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记忆

嘉庆二十五年(1820)河南村镇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各地地名之由来之不同,通常与该地名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地名除了能反映某地历史时期或现实阶段地形地貌、生物物产等自然景观,也能反映某地的社会变迁、经济活动、军事活动等人文景观。可以说地名除了指示地物的空间位置的功能性外,也是显示地域自然环境变迁或人地关系情况的信息载体。在这个基础上也带来了地名所蕴含文化景观之差异。文化景观一直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作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景观的研究则始终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以往国内地名研究是在传统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方面展开的。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更多的地名定量研究开始出现。其中尤以 GIS 与地名学研究的结合最为瞩目。王彬、司徒尚纪运用 GIS 对广东地名景观做了量化分析。宋晓英等对蔚县这一相对小尺度区域上地名的地域差异性做了研究。此外,张小军、王洪波等也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出现。地名文化景观研究总体上还不多,基于 GIS 的空间分析研究就更少了。再者,当下相关研究均为现代地名,对于历史时期地名,尚鲜见类似成果的出现。选取某一历史时段某一地域做地名文化景观研究既能丰富历史地名的研究方法,也拓展了现有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时间尺度。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的河南与今日之河南省整体差别不大,辖9府,即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 陈州府、南阳府、汝宁府;4直隶州,即汝州、许州、光州、陕州。东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相接,北与直隶、山西两地接壤,西与陕西,南与湖北接壤。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是文化昌盛、经济发达之地,这也为河南村镇地名所蕴涵的丰富文化景观提供了支撑。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数据选取

 


   本文以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全国村镇地名河南部分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自CHGIS V6版本 1820 年数据中的 1820 年村镇点数据层,共有河南村镇数据255 条。CHGIS 即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哈佛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的一组中国历史时期连续变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库,包含历史时期的政区边界、各级单位治所、河流等信息。CHGIS 为研究人员作中国历史时期的空间分析提供了一个基础的 GIS 数据平台。不过已经面世多年的 CHGIS,在研究中实际应用其进行的却是少之又少。各府级政区的人口数据选用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中河南1820 年数据。

 


1.2 研究方法

 


首先从 CHGIS V6 的1820 年全国村镇地名数据中筛选出河南部分,对河南村镇地名做字频的分类统计,指出河南村镇地名在用字上的特征。在地名景观的分类上,以往研究多是直接对地名整体做地名景观的分类统计,但一个地名所体现的地名文化景观有时不止一种,经常会有两种甚至更多种地名文化景观出现在同一个地名中。若将包含不同种类地名文化景观的地名归类到其中一种,难免会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带来影响。本文在查阅各类文史资料的基础上人工判读,将包含多种地名文化景观的地名分别归类,而非只计入一类。再将已分类过含有经纬度数据的河南村镇地名离散点导入 ArcGIS 软件。对不同地名景观的地名离散点进行核密度分析并生成核密度分布的专题图,核密度估计法能充分地体现地理学的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较近的对象,权重较大。这种方法在分析和显示点数据时极其有用。离散点数据如果直接用图表示,往往难以直观并定量分析其空间趋势。核密度估计法可以得到研究对象密度变化的图示,空间变化是连续的,又有“峰”和“波谷”强化空间分布模式的显示;因此,可以客观准确地表达地名点的空间分布状况。核密度值越高,则该类地名景观地名分布越集中,从而展现出嘉 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2 地名统计与分类

 

在本研究所采用的 CHGIS V6 数据中,河南所包含的府级政区共13 个,包括9个府, 4 个直隶州。将河南全域以此为基础,划分为13 个区域单元,以便于统计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根据河南村镇地名的由来,讨论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

 


2.1 嘉庆二十五年(1820) 河南村镇地名用字字频统计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共 255 个,共使用 755 个汉字,除去重复汉字,则共用到汉字 300 种,数量最多的汉字 主要有镇( 107) 、店( 27) 、集( 24) 、关( 23) 、家( 18) 、河( 17) 、村( 16) 、口( 15) 、桥( 12) 、城( 11) 、石( 10) 、驿( 10) 、寨( 9) 这 13 个 汉字,在地名中共出现了299 次,占统计字数的39.6%。这说明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存在一定比例的通用字,可能存在规律性。通过查阅地名资料并结合所用汉字之含义,将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用到的汉字分为9 类,分别为:聚落、地 文、水文、动植物、军事、经济、姓氏、建筑、其它( 表格1) 。

 


2.2 嘉庆二十五年(1820) 河南村镇地名文化景观分类统计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所产生的各种人类可以感知的独特文化景象。根据完整地名得名原因和其反映的文化特性,将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分为自然环境、经济、人口、政治军事、建筑、典故寓意、交通、其它8 类。对各村镇地名得名原因进行判别、统计发现,单一来源的地名与多来源的地名比例相当。一部分地名来源是唯一的,如 “柳林”来源于自然环境,“赵家庄”“高家村”是来源于居住人口。多来源地名,如“待王镇”,既来源于传说典故,也来源经济聚落,“仵家集”既来源于人口分布,也来源于经济场所,对于多来源的地名,分别统计,由此得到不同来源地名的统计特征。其中来源于经济的地名最多,有147 处,很多都是历史名镇,商业繁荣之地。自然环境的地名有99 个,多反映当地的地貌或水文情况。来源于人口的地名有37 处,多反映了当地的主要姓氏。来源于典故或者有某种美好愿景寓意的地名有36 处,这与河南这一中原文明的发源之地是分不开的,大量的历史史实以及发达的经济文化,为地名的命名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来源于建筑的地名有29 处,多为桥、堂等建筑。来源于政治军事类的地名有28 处,多反映在政治军事设施上和政策上。来源于交通类的地名有24 处,多为道、驿等交通设施。不属于以上分类的其它地名13 处,多为故县、旧县此类地名。人口密度上,最高的府州是许州,其次是许州北部及东部的怀庆府、开封府、归德府、陈州府等地。而村镇地名密度,密度最高的是彰德府、怀庆府,其次是卫辉府、许州、光州。与以往认为地名分布与人口分布呈正相关的认识不相同。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讨论。

3  嘉庆二十五年(1820) 村镇地名文化景观特征

   自然环境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等府州的黄河流域,以及光州大别山山脉以西地区。该类地名可以分为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和动植物类。地形地貌类的地名多包含山、冈、沟等字样。如“宜沟”“洛冈镇”等地。水文类地名则通常有河、水等字。如“河口寨”“沇河镇”等。自然环境类地名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且水文类地名的比例较地形地貌类地名更多。河南地形上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大别山等山脉,中、东部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占到河南全域面积的一半以上。水文上河南省拥有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且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的平原地区。河南自然环境类村镇地名最集中区正是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类村镇地名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水文类村镇地名相较于地形地貌类地名更多,且主要依水分布。总的来看自然环境类村镇地名与河南的地貌特征是相吻合的。人文景观方面,经济类村镇地名集中在怀庆府和河南府,尤其是河南府洛阳附近。这与洛阳是多朝古都,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的情况是符合的。长久以来洛阳地区更是在河南境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用字包括“集”“镇”“店”等。人口类地名多是姓氏地名,人口类地名多分布在北部的彰德府,东部的归德府以及西南的南阳府。在地名中出现的姓氏包括“李”“杨”“赵”“罗”等.通过与经济类地名核密度分布图对比,发现人口类地名与经济类地名的在空间分布上有互相分离的态势。人口类地名集中区往往是经济类地名分布较稀疏的地方。反之亦然。可见人口类地名不仅与人口分布息息相关,集中在适宜农耕和居住的平原地区。且主要位于经济的非中心位置。将地名文化景观的核密度分布图与人口密度图相比较,还可以发现,经济类地名与府州人口密度情况的分布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可见人口密度对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其余还有交通类地名主要集中在东部归德府、陈州府以及西部的怀庆府、卫辉府、开封府三省交界处。地名中的主要用字有“驿”“道”等。建筑类地名主要集中于彰德府、卫辉府,中部的开封府、许州,南部的光州。典故或寓意类地名没有特别突出的集中地,在河南全境均有所分布,较为均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保存有很多因历史典故或传说而命名的地名。如“待王镇” 。相传待王镇是武王伐纣时箪食壶浆迎师处,故名。深厚的文化传统,使得很多历史信息通过地名这种载体得以保留。政治军事类地名存在比较集中位于陕州、河南府等府级政区,多是关口。如陕州的洪关、雁翔关、硖石关,再如河南府的高门关、南村关。

 


4  结论 

 

通过对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村镇地名景观的简要分析,结果显示,清代河南村镇地名景观存在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并非随机分布。在将地名景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等类别,并分别对其离散点做核密度分析的前提下,能发现其分布规律。实物类地名景观通常与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是相符合的。对于少部分不相符合的,还应考虑到该地区在历史时期地貌变迁的情况。如历史时期,黄河曾多次改道,每次黄河改道都对流经的黄河下游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格局带来很大改变。而地名之水文景观,就很有可能为我们保留下了这些历史变迁的信息。此外,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河南的村镇地名还表现出了经济类地名与人口类地名相分离,以及经济类地名的集中地与人 口密度高的府级政区基本重合等特点。本文所依据之数据是 CHGIS V6 版本的1820 年村镇地名数据,该数据主体是对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内容的数字化。所含村镇地名并不完全,且历史地名的研究相较于现代地名来说,无论是对地名景观的归类,还是对地名数据的处理都更加困难。如能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获得更为丰富的河南村镇地名数据,将能更好地恢复当时的村镇地名景观格局。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 第3期作者:陈兴华选稿:常宏宇编辑:方梦瑶终校:袁云审订:何涵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