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记忆

安史之乱中的
怀州拉锯战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广德元年(763年),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爆发。怀州(今沁阳、博爱、修武、武陟等)北经太行陉可达泽潞(今晋城、长治)与太原,东北经卫州可达相州(今安阳)与范阳(今北京),向西、南可达长安与洛阳。在长达七年的时间,怀州战火频仍、六易其主,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唐军、叛军反复争夺的目标。

1

叛将蔡希德一占怀州

  《资治通鉴》: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将蔡希德自河内北击常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20万叛军由范阳郡(今北京一带)出发,在河北大地沿太行山南下,烟尘千里,鼓噪震天。河北诸郡原本是安禄山的统辖之地,因此叛军所经州县都望风瓦解,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控制了河北。

       叛军先锋统领史思明到达灵昌(今河南滑县东南)黄河岸边,一边着手渡河南下,一边派大将蔡希德沿南太行山西行,克卫州、获嘉,到达怀州河内郡。蔡希德一达河内郡,北堵太行道,南逼河阳(今孟州西)城,迅速扩大自己的军事战斗力。

       十二月的北方,天寒地冻,黄河上的破船、草木都结上厚厚的冰,像一座座浮桥。安禄山、史思明主力部队从灵昌“浮桥”上很快渡过黄河,占领了灵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接着,叛军占领陈留、荥阳,开始西进洛阳。此时,唐将新任范阳节度使封长清的军队进据洛阳,为防止怀州河内郡叛军蔡希德南渡黄河,命令拆掉了黄河上的河阳桥,在洛阳与虎牢关一线驻防坚守。

       安禄山叛军势力过于强盛,封长清兵将不堪一击,一路溃败,退守潼关。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起兵一个多月就占领了东京洛阳。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正当安禄山整顿兵马,准备进攻潼关之机,河北发生了系列反叛乱事件。

       常山太守颜杲卿应从弟平原太守颜真卿之召,联合起兵断安禄山归路,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获高邈、何千年。河北数郡响应,一齐抵抗叛军,叛军老巢平卢受到威胁。

       河北事件严重牵制了安禄山叛军的西进计划,如果不及时平定,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怀州河内郡成为反击先头力量。

       天宝十五载(756年)十二月,颜杲卿起兵反叛,安禄山就派刚刚占据怀州的蔡希德回师北上。在颜杲卿起兵仅八天后,蔡希德一万精兵就兵临常山城下。不久,史思明大军也回师常山,与蔡希德会合,短短几日,便攻陷常山城。颜杲卿被俘,被执送洛阳,后不屈而死。

       蔡希德从怀州河内郡出兵常山,为安禄山迅速平定颜杲卿赢得宝贵时间。随后,史思明、蔡希德带领叛军攻打其他郡县,河北大部分郡县又被安禄山控制。 

唐将郭子仪一收怀州

   《资治通鉴》: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郭子仪遣张用济、浑释之将兵收河内。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迅速占据怀州河内郡,时间长达近两年,方才被郭子仪收复。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叛军战略攻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正月五日,安禄山次子安庆绪在严庄等人鼓噪、协助下,杀死安禄山,自立为帝,建立“大燕国”。安庆绪封严庄为丞相。不久,河北全部沦陷,只剩李光弼坚守太原。为保证河北和河南的安全,蔡希德由怀州太行陉北上,与史思明等组成四路大军,发起对太原的进攻。李光弼打败叛军,取得平叛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蔡希德溃退回上党,俘获唐军将领程千里。九月,唐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兵15万,借回纥兵4000,夺回长安。十月,唐军逼近洛阳,安庆绪无奈,率1300余人北渡黄河来到怀州。

       此时,蔡希德远在上党,怀州城叛军式微,防御空虚。为安全起见,安庆绪命严庄留守怀州,自己率数百兵将向相州邺城(今安阳)逃窜。郭子仪收复洛阳后,于二十一日派朔方左兵马使张用济与右武锋使浑释之率军攻取怀州,分别占领河阳与河内二郡。严庄本是个见风使舵之人,见安庆绪逃跑,唐军大兵压境,感觉气数已尽,决心投降唐军。严庄派自己的妻子薛氏,假扮永王的女儿,拜见平叛大元帅太子李豫和郭子仪,希望能当众颁发免死铁券。为瓦解叛军意志,李豫和郭子仪商量后,答应了条件,严庄投降。

       怀州光复后,这里成为唐军的军事大本营。唐将李嗣业围攻邺城攻打安庆绪,把各类作战物资储存河内。李嗣业上表请任其副将段秀实为怀州长史,暂时管理怀州城军政要事,并兼节度留守后方,负责提供后援粮草。当时,唐军作战军队疲劳,钱粮缺少,段秀实接连不断地督运粮草,招兵买马,来充实前线军队。 

3

唐军怀州保卫战

       《资治通鉴》:乾元元年三月,李嗣业屯河内,安庆绪涉沁水攻之,不胜而还。

       叛军将领安庆绪从洛阳逃往邺城,怀州成为洛阳防守安庆绪的一道重要屏障。为加强怀州军事防御力量,唐朝中央政府调集镇西、北庭行营移营怀州,任命李嗣业为镇西、北庭节度使驻防怀州。

       怀州本是个富庶之乡,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发展,文化繁盛,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加,仅开元年间的总户数就达四万多户。然而,一场“安史之乱”,怀州兵戈扰壤,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批饥民外迁,地贫人稀,人口锐减至四、五千户。怀州恶劣的经济环境,严重影响到唐军的军事给养与粮食保障,各行营间严重内讧事件层出不穷。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二十一日,北庭兵马使王惟良为争夺粮食与军事给养,烧杀掳掠,并精心策划大规模的骚乱,意图驱逐唐将李嗣业,占据怀州。李嗣业闻讯,便与裨将荔非元礼商议,趁王惟良行动未展,联合其他行营讨伐叛乱,杀死了王惟良。

       王惟良叛军的歼灭,给远在邺城的安庆绪极大的震动,特别是对怀州李嗣业驻军产生恐慌,担心养“兵”为患,将来尾大不掉。为鼓舞兵将士气,解除再破洛阳的障碍与威胁,安庆绪决计发兵怀州。

       四月,安庆绪派遣蔡希德、崔乾佑等人率领步、骑兵二万多人,从邺城出发,浩浩荡荡,向怀州扑来。李嗣业胸有成竹,在怀州城东排兵布阵,严阵以待,做好应战的准备。叛军渡过沁水,来打怀州河内郡,向怀州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李嗣业本是忠勇名将,骁勇善战,在战斗中指挥若定,身先士卒,打退了叛军一次又一次进攻。蔡希德见难得占得便宜,只得悻悻停战,率领残兵败将撤离怀州城,返回相州邺城。

       六月,李嗣业兼任怀州刺史,充任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总理怀州军政事务。

叛将安太清二占怀州

       《资治通鉴》:乾元二年二月,史思明遣安太清取怀州,因留镇之。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一日,唐肃宗皇帝命令郭子仪、李嗣业等九路节度使联合进攻邺城,企图一举击溃安庆绪。战役初始,郭子仪在获嘉打败叛军安太清,杀死四千,俘获五百,迫使安太清退守卫州。郭子仪包围卫州,联合各路联军,击退安庆绪七万援兵,占领卫州,安庆绪逃往邺城。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在愁思冈收集残兵与唐军作战,唐军一鼓作气,杀死叛军三万多人,俘虏一千多人。安庆绪派人杀出重围,向范阳史思明求救。史思明从范阳调集十三万兵马救援邺城。

       不幸的是,在悉思冈作战中,怀州刺史李嗣业中流箭阵亡,众将推举荔非元礼为怀州刺史,兼镇西、北庭节度使。段秀实得知,悲痛万分,亲自写信给先锋将白孝德,让他派兵护送李嗣业灵柩回到河内郡,段秀实亲自与文武官员到县境迎接,并拿出全部私人钱财给李嗣业办丧事。荔非元礼奏请朝廷任命段秀实为光禄少卿,节度使判官。

       邺城总决战开始了,这场战役是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然而,唐军在战斗中由于不设统帅,贻误了战机,60万大军被叛军打得大败,一溃而逃不可收拾。郭子仪丢掉怀州诸郡,来到河阳郡黄河岸边,万匹战马,仅存三千,只得毁断河阳桥以保洛阳安全。

       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援助安庆绪打败唐军后,诱安庆绪至自己营中,杀死安庆绪,收复了安庆绪兵马,自己称帝。此时,史思明本该乘胜向西追杀唐军败将,然担心后方不稳,只得自己回师范阳修整,命儿子史朝义驻守邺城,派大将安太清率五千兵马攻取怀州,占领怀州,寻机进攻洛阳。

       怀州二次陷入叛军手中。

河 阳 大 战

 

       《资治通鉴》:乾元二年九月,李光弼败周挚,安太清走保怀州。

       邺城之战后,史思明杀死安庆绪,使叛军集团内部进行了一场利益大洗牌。而在唐军方面,唐肃宗下令将督战不力的老将郭子仪撤职,改由前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统领朔方军队。史思明重整旗鼓,带领大军再次南下,在滑州附近渡过黄河,夺取汴州、荥阳,直逼洛阳。李光弼命令洛阳留守韦陟撤入潼关,而自己驻守洛阳与怀州的重要的门户河阳三城。

       河阳系怀州与洛阳之间的门户,它共分三城,分列于洛阳北部黄河南、北两岸及主河道上(今孟州西南),通过河阳浮桥相互连接。李光弼曾对韦陟讲道:“我们移军河阳,可以北连泽潞,如果形势有利,我们就开始向北进攻。如果形势不利,我们就可以退守。只要我们和泽潞兵相互接应,牵制叛军,叛军就不敢向西进攻长安。”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占领洛阳,驻军在白马寺南,在河阳南城修筑月城,与李光弼南北对峙,河阳之战爆发。这场战役成为“安史之乱”后双方进行的一场最强的攻坚较量。

       十月,史思明率军进攻河阳,派刘龙仙至城下挑战。李光弼坐阵南城指挥,令裨将白孝德出战,击斩刘龙仙。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天放至黄河南岸边洗浴炫耀,李光弼设计用母马嘶叫,诱惑叛军公马过河,为唐军所获。史思明纠集战舰百艘,引火船欲烧毁河阳桥,李光弼用长铁叉与炮石使叛军船只自焚击沉。史思明企图断绝唐军粮道,被李光弼识破计策。叛军骁将李日越率骑兵500夜间偷袭李光弼,却被唐军招降,收为心腹。

       史思明接连受挫气急,率主力进攻河阳。李光弼令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南城,自己守中城。叛军丞相、骁将周挚先攻南城,被李抱玉击退;再攻中城,又被唐将荔非元礼击退。周挚收兵进攻北城,李光弼亲自指挥,分遣诸将出击,打败叛军。

       史思明河阳大战惨败,只好下令撤兵。

6

唐将李光弼二收怀州

       《资治通鉴》:上元元年,李光弼攻怀州,史思明救之,光弼逆战于沁水之上,破之。

       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

       十一月,李光弼攻怀州,拔之,生擒安太清。

       河阳之战失败后,叛军史思明派遣大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五千人进攻陕州,被唐将神策兵马使卫伯玉在礓子坂设伏,溃败而逃。

       在接连几次战斗中,唐军节节胜利,叛军屡屡败退。此时,怀州的战略地位愈加明显。叛军史思明部将河南节度使安太清袭击河内郡,占领怀州,决心严防固守。

       上元元年(760年)二月,李光弼带领大军向怀州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怀州城重重包围,意图歼灭安太清,重收怀州。史思明获悉,急忙调遣兵力奔赴怀州救急。十一日,李光弼利用围城打援的方式,将主力在沁河岸边设伏,迎战史思明,杀死三千叛军,击溃其主力,史思明败退。之后,李光弼又在怀州城下打败了安太清企图突围的叛军。到了夏季,李光弼在河阳城西黄河中的沙洲上打败了史思明,杀死叛军一千五百余人。

       唐军继续攻打怀州。李光弼下令军队挖开丹河水河堤水攻怀州,没有成功。到了十一月,李光弼又命令部将仆固怀恩、郝廷玉由地道入城,里应外合,终于把怀州攻克,并活捉了叛军大将安太清、杨希仲。

       怀州城二次光复,回到唐军手中。

叛将史思明三占怀州

  《资治通鉴》: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败,走保闻喜,怀州仍没于贼。

       河阳之战,唐军大获全胜,李光弼于怀州生擒叛军安太清,威名大震。唐肃宗在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等人鼓噪下,命令李光弼乘胜出兵收复洛阳。李光弼令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坚守河阳,与仆固怀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攻打洛阳。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二十三日,唐军在邙山开始布阵。李光弼命令军队依据险要的地形进行布阵,而仆固怀恩刚愎自用,擅自在平原地带布阵。这时,史思明带领的大批叛军赶来了,他看到唐军的阵势还没有布署完毕,就命令叛军发起了进攻。唐军仓促应战,很快,唐军就被打得大败,死了几千人,狼狈逃窜,军用物资和作战器械全部丢弃了。

       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带领他们的部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跑到闻喜固守。李抱玉无奈,只好放弃河阳城逃跑,经太行陉进入泽州,就任泽州刺史。

       怀州再次陷入了叛军之手。

唐雍王李适三收怀州

       《资治通鉴》:宝应元年(762年)八月,雍王适分兵取怀州,拔之。

       洛阳“邙山之战”,唐军大败。史思明派长子史朝义为先锋,与自己兵分两路向陕州进攻,在礓子岭遭到唐军卫伯玉的强烈反击。史思明以为史朝义怯阵惧战,退守永宁(今洛宁县),欲治史朝义之罪。史朝义忧虑恐惧,与部将骆悦等合谋,杀死史思明,即帝位。叛军内讧,众将离心离德,连续丢城失地,败仗不绝。

       唐肃宗上元三年(762年)三月,史朝义派怀州兵北上进攻泽州,刺史李抱玉被困,郭子仪派兵援救大败史朝义的军队于泽州城下。泽潞复归唐军,打通南下怀州进攻洛阳的通道。

       十月,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前去陕州会合各路节度使与回纥军队,共同进军讨伐史朝义。二十三日,各路军队从陕州出发,仆固怀恩、固纥左杀、郭英义、鱼朝恩等从渑池入攻洛阳;李抱玉从河阳入攻洛阳;李光弼从陈留入攻洛阳。二十七日,官军到达洛阳北郊,渡过黄河,进入怀川大地,分兵夺取怀州。

       二十八日,官军攻克怀州,切断史朝义退路,扫清了洛阳北部障碍。

       三十日,官军在横水布阵,双方展开大战,把叛军打得大败,官军杀死六万人,捕获二万人,史朝义仅率领数百名轻骑向东逃窜。唐军收复东京洛阳与河阳城。

       次年正月,史朝义逃到范阳以及奚、契丹等地,最终走投无路上吊自杀。历时7时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转自微信公众“九道堰传媒”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