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2019年2月21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印发通知,经过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千年古县”专家认定评审会议鉴定,确认襄城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这是继2014年长葛市被确认为“千年古县”后,许昌市再添一项国家级荣誉,至此许昌市已有2个县(市)成为“千年古县”。

    据悉,由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负责的“千年古县”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是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从全国800余个“千年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千年古县”的申报,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后再层层推荐,由专家考察评估,最后进行审定。

    襄城县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上古时,黄帝部落活动于此。《史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庄子》载,黄帝与方明等七位圣贤,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牧马小童。现存于乾明寺明代砖雕照壁上镌刻的“黄帝采铜图 ”和“七圣迷径图”,印证了黄帝在首山活动的历史记载。

    春秋时名“氾”,称“氾邑”。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带难居此地。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氾”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地,故取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襄城设县。之后,除王莽新朝时期(9——23年)短暂将“襄城”改为“相城”外,“襄城”历代名称不变,沿用至今。从春秋“氾邑”之称算起,襄城县有名称记载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

    曹操曾说:“汝颍固多奇士。”历史上,襄城涌现出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医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有为西周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的“周八士”,成就了郑庄公“掘地见母”千古佳话的郑国大夫、颍谷封人颍考叔,东汉末叶清流领袖、“天下模楷”李膺,被称为西晋“二十四友”之一的西晋文学家杜育,北宋著名医学家初虞世,编成《唐音》十五卷的元代唐诗专家杨士弘,编著脉学名著《诊家枢要》的元末明初医学家滑寿,曾创丘田法绘“丘田图”、名噪朝野的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画家黄甲云,世称“中州八先生”的清代文学家、教育家李来章,入选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的抗日名将朱毅先,领导发动了震撼日本列岛的“花冈暴动”耿谆等。留下了紫云书院、乾明寺、五岳庙、古城墙、文庙、明清古街、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优美地理人文景观。

    许昌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千年古县”是中国的“驰名商标”,更是走向世界的“响亮名片”。古县所产生的世人聚焦的平台效应、遗产保护的自觉效应、旅游崛起的带动效应、城市建管的魅力效应、文化发展的创意效应、市民素养的提升效应、对外开放的立体效应、品牌打造的叠加效应,以及经济发展的跨越效应,将极大提升其文化号召力和形象传播力。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河南许昌民政”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