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而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河南,坐拥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你都了解吗?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瑰宝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充满了祥和的佛国气息。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盘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自亳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开始营建殷都。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随后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分布于郑州市登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括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观星台、会善寺、嵩阳书院、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等8处11项历史建筑。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2010年8月1日,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主干道通济渠和永济渠。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立即列入项目的7项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汴河)郑州段,通济渠(汴河)商丘南关段,通济渠(汴河)商丘夏邑段,永济渠(卫河)滑县-鹤壁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等。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有争议,一说为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名中国”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