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别名雍丘,位于开封市东南部,辖21个乡(镇、街道)和1个产业集聚区,共计571个行政村、28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2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8497公顷,总人口123万人。
杞县人民政府
荣誉称号
杞县相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国家粮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县、河南省优化发展环境先进县、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地名由来
杞县历史悠久,上溯夏封杞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杞县境内古多杞柳,因以名“杞”。又以县城内拥(通雍)三丘,亦名雍丘。秦始置雍丘县。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沿之。至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圉城、外黄两县并入,仍称雍丘县。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38)改称杞县。后汉初复名雍丘。迨宋室南迁,雍丘归金,避金世宗完颜雍(公元1162年)“雍”字之讳,改称杞县,沿用至今。
杞县文化中心
历史名人
杞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辅佐成汤建商灭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被称作“中华厨祖”。西汉刘邦著名谋士郦食其,主导攻克陈留郡,说服齐王归顺。东汉初有董宣,字少平,光武时为洛阳令,执法不避权贵,天子不能屈,敕为“强项令”,京师号为“卧虎”。东汉末有蔡邕,字伯喈,好辞章,妙音律,曾为议郎。董卓时强辟之,三日三迁,拜左中郎将,后为王允所杀,有《蔡中郎文集》遗世;其女蔡文姬为当时著名女诗人,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代表作为《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历史典故
从前在杞国(今杞县境内),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位置交通
杞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西距开封市区40多千米,至郑州国际机场70千米,106国道纵贯南北,325、327省道横跨东西,北依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东临京九铁路,西靠日南高速、大广高速和京广铁路,商登高速和郑民高速,南北遥相呼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杞县高速
名优特产
杞县是农业大县,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已建成大蒜、辣椒、花生、棉花、小麦、菜花、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杞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大蒜之乡称号,常年种植大蒜50多万亩,年产量70多万吨,杞县大蒜被评选为首届中原经济区100名片中原特产第二名,杞县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大蒜出口基地”,大蒜及大蒜制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产有“金杞牌”大蒜、红薯泥、莫家酱菜、豆腐干等。
杞县大蒜
优势产业
杞县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和光伏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开封龙宇化工的12万吨聚甲醛年产量居亚洲第一,东磁新能源的单晶硅项目前景广阔,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制造基地,是全国粮食机械行业的领头羊,大用肉鸡、生猪养殖等食品加工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3家,企业数量、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学校教育
全县有高级中学4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49所;其中,始创于1952年的杞县高级中学,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文明单位。
杞县高级中学
名胜古迹
在县城西南6千米段岗村北、黄岗沟南岸沙丘上,有段岗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为高于周围地表2~4米的台地。2013年5月,段岗文化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岗遗址
杞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虎丘寺,在县城南12千米邢口村,因建虎形土丘之上而得名。始建失考,毁于明代。现仅存中殿、山门,占地1亩。民国15年(1927年)秋,中共党员张海峰、何心榕集结部分农民自卫团于此,星夜奔袭设于睢县姫房李村的北洋军阀吴佩孚部招兵处,生俘敌首,缴获部分武器,粉碎了北洋军阀破坏农民运动阴谋。1963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寺
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老党寨烈士墓,竹林仰韶文化遗址,孔庙,大云寺塔,郦生冢,鹿台岗古文化遗址,黄土岗秦汉古墓群,圉城旧址。
孔庙
域内名镇
圉镇为杞县域内名镇,在杞县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0千米,是东汉才女蔡文姬的故里。
圉,“春秋陈地。郑取之,苦楚之难,修干戈于境,以御其患,故曰圉”。圉为郑地,《左传昭公五年》“韩宣子如楚送女反,郑伯劳诸圉”,战国入魏。以此推之,圉镇已有2600年历史。
西汉高祖置圉县,属淮阳国。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原淮阳国所属圉县、扶沟县改属陈留郡。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圉城废县为镇,并入雍丘县。从此,圉结束长达将近700年县治历史,由县治改为镇治,始称圉镇。
圉镇自古交通便利。两汉鼎盛时期,陈留至淮阳、睢阳至许昌均有官道在此通过,并有圉至管县官道。金代有圉城至咸平官道。明代为开封--太康,归德--许昌大道交会处,设有驿站,称圉镇铺。
圉镇镇蔡文姬像
今之圉镇城池为明朝初期在战火废墟之上重建,规模比汉晋唐时期故城略小,前城、后城与原圉城主城区分离。圉镇一带大量的汉墓,印证了圉镇在唐代以前的历史地位。从圉镇遗存的古迹来看,旧有“大堂”,为圉县故治遗址;东门里有崇兴寺,建于北齐武平四年(573年);有太山庙,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建。庙前有普济桥,康熙十七年建;西门里有伯喈胡同,即蔡邕故里。西北门有城隍庙、孔庙,皆依县治之制而建。子在塔传为孔子厄陈时建。龙耳沟亦前代遗迹。
圉镇镇人民政府
圉镇是杞县重要的经济强镇,是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曾获中州名镇称号。2013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全国重点镇名单,开封市有7个镇上榜,其中杞县圉镇镇榜上有名。入选全国重点镇需要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诸多条件。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圉镇镇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将得到重点扶持。
数字杞县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杞县地方志”,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