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长垣市,县级行政区,河南省直管,古称首垣邑。市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耕地86万亩,人口88万,辖11镇2乡5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596个建制村,2个居委会。享有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第一个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等美誉,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以及省级生态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文化先进县。2017年,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唯一县级城市入选全国“城市双修”试点,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历史沿革
   长垣市境内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遗址,大岗、宜丘、苏坟等龙山文化遗址,可以证明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
    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期,卫国于长垣之地同时置蒲邑(今长垣市城)、匡邑。匡城遗址在今长垣市城西南10千米的张寨乡孔庄村一带,旧名为匡主。著名的匡人围孔,就发生在此。
   战国时期,置邑时,选择了有一道挡风沙长墙的处所为邑址,命名首垣邑。秦设县郡,说“首”字犯嫌,更名长垣。因“县有防垣”而得名。西周属卫国,春秋置蒲邑(今长垣市城)、匡邑(今恼里)。战国时属魏国,并匡、蒲置首垣邑(遗址在今满村镇陈墙一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首垣邑为长垣市,属三川郡。西汉天汉三年至初始元年(前98年至8年),境内置有长罗侯国(今樊相一带)。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至地皇四年(23年),更长垣市名为长固县,属兖州陈留郡。更始元年(23年)复名长垣市。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分置长垣侯国。三国属魏。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陈留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县治于妇姑城(今南蒲街道司坡一带),以治南有古匡城,撤长垣市,改名匡城县,属东郡。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匡城县的城字犯太祖朱温父名讳,被废弃,复长垣市原名,属汴州。后唐同兴元年(924年),仍名匡城县。宋建隆元年(960年)避太祖匡字讳,改匡城县为鹤丘县,属京畿路开封府;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废鹤丘,仍名长垣;金泰和四年(1204年),县治迁鲍堌村(今苗寨镇旧城一带),改属大名路开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改县名为保垣州,地域东扩。数年后,仍名长垣市,东扩地域归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避水患,县治移古蒲城,即今址。清天命元年(1616年)属直隶省大名府;咸丰五年(1855年),境内有了黄河,县域被分作东、西两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伪、抗日民主政府并存。1941年,中共领导的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决定将长垣市河东部分北部划归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1943年,又决定将长垣西北部划归卫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同时,划长(垣)、滑、濮(阳)、东(明)四县边区成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撤销,归长垣市人民政府,县政府在佘家、丁栾一带办公。1947年解放长垣城。1947年春,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
    1949年长垣市属新建的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长垣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改属新乡专区;1955年2月,划归安阳专区;1958年4月,安阳专区撤销,长垣又属新乡专区;1961年12月,安阳专区恢复,长垣又复归安阳;1983年,安阳专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1986年3月划归新乡市;2011年6月被确定为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2014年1月正式省直管。
 
长垣市人民政府
    长垣,地处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部,黄河西岸。东、东南滨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兰考县隔河相望;南、西南和封丘县相连;西、西北、北同滑县毗邻;东北连濮阳县。县城长垣(古蒲城)。行政区划代码:410728。县政府驻人民路66号。距新乡市区70千米,距省会郑州12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5千米,总面积1051平方千米。辖区总人口86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等5个民族,共350人,其余均为汉族。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时短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潮湿,多雾时短;冬季寒冷少雪。
 
    自然地理
   长垣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温、日照、降水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秋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寒冷雨雪少。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农用价值较高,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长垣市为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无山,地势平坦低洼,海拔57-69米之间,黄河大堤连接太行堤呈东北--西南走向贯穿全境,将全县自然分为两部分:堤东为黄河滩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堤西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少有缓坡。
    长垣市属于黄河流域,流域总面积1051平方千米。除生产堤以东109平方千米为黄河干流控制,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10.4%,其余分属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两大水系。临黄堤以东、生产堤以西为天然文岩渠水系,控制流域面积24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23.6%;临黄大堤以西为金堤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70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66%,处水系最上游。目前,全县现有确权县管河道58条,总长539.41千米。
    有幼儿园120所、小学246所、初中45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一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8所。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有医院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9所,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
    名胜古迹
    学堂岗圣庙
    据《名胜志》载:“昔孔子聘列国与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弦诵于此,故曰学堂岗”。后人在岗上建庙,以作纪念。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1459)重建,经明、清两代十数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2016年1月22日学堂岗圣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崔景荣墓
    位于长垣县蒲东街道办事处北街村。年代为明。 2016年1月22日崔景荣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小冈遗址
    1978年2月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性质为新石器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
    蘧伯玉祠石刻
    位于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年代为明。蘧伯玉祠石刻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主导产业 
    经过40年改革发展,长垣创造了四张产业名片。
   (1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长垣起重产业现有整机生产企业126家,产品达10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近20万台起重机,100余万台(套)起重配件,100吨以下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链条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
   (2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产业。全县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产业生产销售企业截止目前1500余家,产品共有18大类70多个系列的15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覆盖全国市场的60%,被授予“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3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产业。长垣境内注册的建筑及防腐蚀施工企业共有404家,其中拥有防水防腐保温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99家、二级资质企业36家。先后被中国防腐与防护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
   (4餐饮烹饪产业。“长垣厨师”被命名为优秀劳务输出品牌,全县从事烹饪工作的专业厨师达3万人。目前,长垣籍国家级烹饪大(名)师75人,厨师中的大师、名师之多,居于全国县级之首。“长垣烹饪技艺”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第一个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