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台前县 

   基本信息
    县级行政单位。濮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侧,北纬35°50’,东经115°39’。东、南分别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济宁市梁山县、菏泽市郓城县隔河相望,西与范县相连,北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接界。面积454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城关、孙口、侯庙、马楼、打渔陈、吴坝等6个镇,后方、清水河、夹河等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孙口镇新城区政和大道北侧。
 
台前新区市民公园
    地名概况
    辖区内居民点地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姓氏与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河流、土壤、建筑物、职业、集市、希冀等结合而命名,如:白岭、宋坑、马三里、崔庄、张书安、刘粗腿、台前、沙湾、刘楼、梁集、李皮匠、三义村、徐堌堆、河西王等;二是地名具有地域相对性,岭、岗、堌堆多分布于临黄堤两侧,河、湾、口、堤、坝、桥均分布于黄河新旧河道、清水河、赵王河、运河等两岸,如:田湾、玄桥、沈堤、吴坝等。
    建制沿革
    1978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台前县,县革命委员会驻台前村(“台前”之名来源于明洪武二十年(1391)刘姓人由山西洪洞迁至原寿张城南凤凰台前面建村,称“台前刘庄”,后简称台前村)故名。现台前境原属山东省寿张县。清光绪二十六年《寿张县志》载:“寿张,《禹贡》《职方》徐州之域也。春秋为良邑,战国为刚寿。秦属东郡,汉置寿良县,东汉光武帝叔父名良,避其讳改曰寿张,割属东平国。晋因之。南宋改曰寿昌,属东平郡。元魏复为寿张。隋属济州,大业二年(606)改属济北郡。唐武德四年(621)以县置寿州,并置寿良县。五年(609)州废,省寿良仍为寿张,属郓州东平郡。宋宣和元年(1119)改郓州为东平府,县仍为属。金因之,大定七年(1167)河决坏城,迁于竹口镇。十九年(1179)仍复旧治。元属东平路总管府,至正三年(1143)黄河水溢,人民散处。明洪武元年(1368)移至旧县南十五里梁山之东,隶东平府。三年(1370)省入须城、阳谷,十三年(1380)复置于王陵店,即今寿张县治,属东平州,隶济南府。十八年(1380)改隶兖州府。”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载:“寿张县,春秋时齐之良邑。战国时谓之寿邑。汉置寿良县,属东郡。后汉改曰寿张,属东平国。应劭曰:‘光武叔父名良,讳良曰张也。’晋亦曰寿张县,刘宋改曰寿昌,后魏复曰寿张,俱属东平郡。隋属济州。唐武德四年,置寿州于此。五年州废,仍属郓州。宋因之。明朝洪武三年(1370)省入须城、阳谷二县,十四年复置,仍属东平州”。清雍正年间,分属兖州府寿张县、东平州东平县和东昌府范县。1928年分属山东省寿张县、东平县、范县,1939年建立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山东鲁西二专署。1964年寿张县撤销,现境划入范县,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74年析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范县台前办事处(县级机构),1975年改称台前办事处。1978年始设台前县,属安阳地区,1983年改属濮阳市至今。
    自然地理
    台前县版图似犀牛角形,西宽东窄,地势随黄河流向,由西南向东北自然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5.5℃,1月平均气温-1.8℃,7月平均气温26.9℃。年均降水量532.5毫米。年均无霜期216天。境内有黄河、金堤河横贯。东北部有煤炭资源。有野生动物140种。森林覆盖率29%。有台前金水国家湿地公园。
 
台前金堤河公园
    经济情况
    三产业结构为10.4:57.9:31.7。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吴坝大蒜、马楼西瓜等。是全国和河南省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县。绿源畜牧为濮阳市肉牛育肥生产基地,年出栏近万头,提供优质牛肉500吨。工业以羽绒、制衣、面粉为主导产业,有石油、化工、机动车配件、板材加工等企业。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有正大家居商贸城、惠民物流、乐万家新型农贸市场等,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教育卫生
    有学校166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397个。
    历史文化
    台前县历史底蕴深厚。主要有蚩尤冢、徐堌堆和玉皇岭龙山文化遗址、晋王城遗址、沙湾京杭大运河积水闸、八里庙大河神祠、张公艺墓和百忍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枣梆、传统武术类大洪拳等。重大历史事件有晋王城之战、桥北张唐高宗访贤、甘草“9.27”突破日伪铁壁合围、孙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有铁枪王彦章、百忍治家张公艺;民主革命先驱张瑞萱、抗日先烈汪洋、抗美援朝“活烈士”李玉安。
 
百忍堂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
    荣誉名片
   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2016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
    交通情况
    京九铁路与晋豫鲁铁路在县中心城区交会,形成四通八达的重要枢纽。城区设有京九铁路台前站、晋豫鲁铁路台前北站。有通往全国各地的列车。公路纵横全境,有省道郑吴线和台孙线。有台前汽车站、社会客车站及9个乡镇客运站,日发班车320班,年发送旅客375万人次。有货运车辆5400辆,年货运量29.2万吨。
 
京九铁路
 
 
(供稿人  濮阳丁向东  杨希华)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