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潴龙河何在?
   
     潴龙河,几乎每个濮阳人都知道,它是一条贯通濮阳县、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由南向北逶迆而流的、季节性的、排涝型的河流。《濮阳县志》(1989年版本)载:“潴龙河发源于城东南金堤脚下,沿金堤至清河头公社陈庄流向东北,经岳村公社瓦屋入清丰县赵庄后,又向西南折回县境……”。《清丰县志》(2014年版本)载:“潴龙河由六塔乡吉张吴村西入县境,境内流经西南营村、盐店村、孙村……等24个自然村,由陈固里村北流入南乐县境,境内流长53公里,控流面积218.5平方公里”。《南乐县志》(1996年版本)载:“潴龙河,一名猪龙河、朱龙河,源于濮阳县清河头,由清丰县陈固里村北流入南乐县境,经吉道北去,至赵璨固不复河形,其水奔入城壕”。《濮阳市志》(2005年第一部版本)载:“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决口于商胡埽(今濮阳城东北10余公里北昌胡片区)。河水改道北流,所经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的河道,大致是现潴龙河流路。潴龙河自濮阳县新城店,经市区岳村,清丰县的双庙、纸房、大流向北,在清丰、南乐界阎王庙入马颊河。河长68.4公里,流域面积为247.9平方公里”。因此,从以上4部濮阳市、县地方志来看,“潴龙河”就在濮阳市境内。
    然而翻阅大量国家权威性史料,并没有发现“潴龙河”在今濮阳市境内。却显示在河北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005年版本)载:“潴龙河,即猪龙河。今河北大清河南支潴龙河。自安国市南受沙、滋二水,经安平、博野、蠡县、高阳,至安新县入白洋淀,东流为大清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版)载:“猪龙河,河北大清河之南支。沙滋二水之尾。历安国、博野、安平、蠡、高阳等县。入白洋淀。东北流合依城河。潴为西淀。又东流为大清河。”
    并且多处史料诠释:潴龙河属海河流域大清河系。大清河系位于海河流域中部,北界永定河、南界子牙河,西起太行,东经独流减河和天津市海河分流入海,全长75公里,河口宽250~500米。潴龙河,古代又称蟾河、杨村河、高阳河。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到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唐河发大水,脱离滋、沙二河向北迁徙,孟良河夺唐河旧道,在三岔河与沙、滋二河汇流后,向东北流入博野,先改名为蟾河,到蠡县又名杨村河,到高阳又名高阳河,入安新白洋淀叫潴龙河。
   (河北潴龙河)传说一,在残唐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唐将叫朱温(赐名全忠),是猪精(猪头龙身)转生。他搅乱江山,投机钻营,纂唐后自己当了皇帝,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梁。因他心术不正,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结果被他的儿子友珪杀掉,儿子继位。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时隔不久,后梁又被后唐灭掉。但是,猪精----朱温死后,心不甘愿,他又投胎到郭氏家里,化身名叫郭威(原身是猪精)。他施尽种种阴谋诡计和卑劣手段,寻机消灭了后汉(刘知远),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周,就是后人所说的后周,他仍是不办好事,祸国殃民,使人们饥寒度日,怨声载道。老天得知后,发洪水淹没郭氏天下,郭威原身猪精向老天祈求,要改邪归正,希望老天退水。老天说:"既然你这么说,好吧!我要退水。可是,你必须得先趁水拱地一千里,拱到了一万村回来才行,这是对你以前不行好事的惩罚。"猪精一一答应。开始拱地的时候,郭威的大将赵匡胤和鲁贞恩在城头观水。鲁贞恩长有一对阴阳眼,一个能看尘世,一个能看水里、地下。他对赵匡胤说:"二哥!水里有个猪精在兴风作浪。"赵匡胤拔箭就射,飕的一声,射中了猪精,猪精带箭北窜,左一下,右一下,边走边拱,一直拱到孟卜村东面靠近万村时,他问:"这是什么地方?"乡里老人说:"万村。"于是,猪精不再继续朝东拱,摆头向南要回汴京报功。从此,猪精拱过的地方成了一条蜿蜒状河流。因郭威属猪,赵匡胤属龙,所以这条河就叫做猪龙河。河是积水的地方,古人说:"以潴蓄水"。因此,后人又把猪龙河写成潴龙河。这条河在靠近万村的地方,确有一个大死弯,本来是朝东(稍偏北)方向,却又急转向南(稍偏西),正是猪精回头要返京形成的。该河还有个特点是:某一地段左岸是立涯,右岸是坡涯;另一地段就恰恰相反,左岸坡涯、右岸立涯,轮换前进。这是猪精拱地时,左右摇摆形成的,凡嘴拱的一边都是立涯;另一边,因为猪身带箭,箭杆拉拉形成了坡涯。
    (河北潴龙河)传说二,在唐朝年间,暴雨连连,民不聊生。有一年大暴雨一直下了九天九夜,百姓早没了落脚之地,可是暴雨还在下个不停。人们企盼雨过天晴,望天兴叹!正在这时,只见一头猪自西向东而来,用嘴拱地,哼哼不停。眨间一条龙形长河出现在人们眼前,暴雨,积水都如同变戏法儿一样,汇集入河,直奔大海。雨过天晴,男耕女织,风调雨顺。百姓们为了有个说法,就叫这条河为:潴龙河。
朱龙河在何处? 
    濮阳潴龙河之名是怎样出笼的呢?笔者又查阅了有关史料。《民国·濮阳县志料》在“水道述略·开州”引用了《民国·河北通志稿》的一段记载:“黄河故渎,在州治南,自滑县流入州界,自黄大河经流处有瓠子故渠,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汉元光中,河决瓠子,元封元年封禅还,自临决河,塞之,筑宫其上,名曰宣防。平帝以后,河水东浸,日月弥广,永平十二年,诏王景修治,景防遏冲要,疏决壅积,瓠子之水绝而不通。自唐末以至五季,河流荡决,渐失故道。庆历中,河自澶州东北三十里商胡河口趋恩、冀,既而大名、郓、澶、滑、濮、齐、淄、沧、棣、德、怀、卫、孟、郑及开封俱受河害。至和二年河复决大名、馆陶,遂塞商胡,修六塔河。明年,六塔复决。既而大[河]自州北决入御河,州境之患渐少。靖康以后⑥,大河益徙,而商胡、六塔诸河渐成平陆。明正统十三年⑦,河决开封之荥阳、阳武,循故道至州南,凡百二十里,东流抵濮州,过张秋入海,俗名响口子,寻塞。今州东二十里有清河,即大河旧流。”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目前濮阳潴龙河流域,旧为“黄河故渎”,自汉代就频发水患,造就了目前特殊的水道地形。是否又称之为“朱龙河”?龙窝河?史料佐证:其一,《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2005年版本)载:“朱龙河,在今南乐县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朱龙河‘源自开州澶渊陂分流,过清丰县界,入县境。至赵家庄,曲折南回,复入开州界,注黑龙潭。今涸’”;其二,《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朱龙河,(清丰)县东七里。南接开州,北入南乐。一名龙窝河。志云:县东十五里有大河故道,县东南三十里又有六塔。”《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又载:“龙窝河,南乐县东四十里。自山东观城县界流经县境之荚村,又经县南入清丰县界。或曰本大河故渎也。唐开元十四年魏州河溢,其决口谓之龙窝。”
    濮阳潴龙河的由来,濮阳民间也有个神奇传说。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澶州一带洪水泛滥。赵匡胤在澶州登城观水涨,朦胧中忽见水中有个像猪一样的水兽正和一条龙在水中作战,那猪形水兽甚是凶猛。赵匡胤寻思:“我乃堂堂一国之君,真龙天子,这猪水兽与吾龙搏斗,乃吾不祥之兆,我何不助水龙一臂之力将猪怪兽射杀。”想到此时,不由得气冲丹田,从随从手中取过弓箭搭弓一箭,射中猪水兽的右眼。猪水兽疼痛难忍,知是赵匡胤所为,发誓要拱一万村,造成水灾淹没大宋江山。就这样,它忍着巨痛,从澶州城下,拱啊拱,拱啊拱,当它拱得筋疲力尽,疼痛难忍时,一直拱到梦卜村东面的万村,就问:“到了什么地方?”当地人回答说:“万村。”于是它自认为拱了一万村啦,就停止了。事实上,梦卜村、万村是两个村名,在今清丰县马村乡境内,离澶州城相距不过30千米。猪水兽在拱地时,左右摇摆形成了河道,该河还有个特点是:某一段左岸坡涯、右岸立涯,另一段右岸坡涯,左岸立涯,轮换前进。据说这是猪水兽拱地时,左右摇摆形成的,凡猪嘴拱的一边是立涯;另一边.因为猪身带箭,箭杆拉的地方形成了坡涯,所以这条河就叫做“猪龙河”了。后因“潴”释为“积水的地方”,后人便写成“潴龙河”。
何去何从?
    从史料显而易见,“潴龙河”的家乡应该在河北省,这是无可厚非、不容质疑的!为什么河南濮阳市的这条河亦称“潴龙河”?若是巧合性重名,那史书上的“潴龙河”也应有濮阳的一笔?而史书记载濮阳市的这条河叫“朱龙河”,如何解释?要么是“潴”与“朱”通假?可惜《说文解字》没有这样解释;要么“潴”与“朱”是繁、简二字有关系?但经查商务印书馆《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潴”与“朱”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汉字。“潴”的繁体字是“瀦”,而“朱”无繁体 ;要么是传讹?要么是音近?要么臆造……。为什么河北国安“潴龙河”,河南濮阳“朱龙河”旁又都有孟(梦)卜村、万村,传说故事内容情节又是那么的相近。迷雾!谜团!风雪交加,雄雌难辩,种种疑问不能释然!熟视无睹,毕竟不妥。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本着对濮阳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诚意,敬请当代专家学者予以思考、研究商榷,为濮阳潴龙河找到它名称的真实来历!
(本文作者丁向东 杨希华)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