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作为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如何挖掘好、经营好中国地名文化,把地名文化从“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财富”,是地名工作者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如何抓?以中国地名文化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作用为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作参考。
第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建议各地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挖掘好、经营好中国地名文化,是加强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地名作为地方名片,经营得好,必然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地名工作要主要领导亲自抓,融入中心工作,统筹安排。
第二,经济上敢于投入。建议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挖掘、经营中国地名的项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且善于投入资金。中国地名数字科技机构组织专家,论证、认证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地名,不仅在于保护弘扬,更在于促进产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各地政府要树立“放水养鱼”的观念,要善于算大账,从根本上论证认证优秀传统地名带动当地名优产品和名优资源走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放在全局,放在长期,经济上的投入肯定会有相应回报的。
第三,资源上全面禀赋。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相对落后。地名工作者要从促进地名信息和地名文化有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入手,从中央到地方,从省级到地市,从县城到乡镇,充分发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学会、智库等机构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地向地方政府禀赋政策、智库、产业、科研、传媒、资金、技术、人才、国际合作等优势资源,上下联动,整合链接落实一个个真抓实干的项目。经营的是一个地名,带动的却是一个产业,各方合力,因地制宜,以“名”促“产”。
向西部地区禀赋全国地名信息数据资源,在西部城市建设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建成中国地名数字产业基地和地名数据产业群。向黄河流域城市禀赋地名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黄河文旅产业集团,聚焦产业挖掘地标地名特色,实现地名文化与黄河旅游更深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第四,时间上长期坚持。地名工作要合力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长期坚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营中国地名的生命线,紧紧围绕地名信息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科学鉴别,论证传承地名,保护知识产权,明确当地优势,准确产业定位,培育企业龙头,围绕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做大产业集群。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真抓实干,实现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就业增加、政府增税、企业增利。
我们坚信,经营好中国地名,必然能够促进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变当地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让地名从“无形资产”,转化成为黄河流域和西部地区建设发展的“有形财富”。
【来源:中国地名
作者:曹铭升
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