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地名文化

地名文摘 | 探索地名由来 弘扬地名文化——评《青岛市地名志》

 
       
       《青岛市地名志》博大精深,也是青岛的百科全书,编撰者从民政工作的角度出发,以市区、街道、社区为纲目,纲举目张,政治、经济、军事、文教、人口、物产等脉络清晰可见。

        《青岛市地名志》的地名编织,如同大地锦绣,打开书,令人目不暇接。就笔者读志的发现和感受,进行简单分析,与各位热爱家乡、探源地名的朋友分享。


        1、地名标记人类文明

        半千子遗址位于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傅家埠村东北约200米处,是首次在崂山西麓较大规模发掘的一处史前时期的聚落遗址。据新闻报道:“考古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前的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聚落布局清晰、房址朝向较为统一,墙体和柱洞统一呈东北-西南走向;聚落为向心式布局,两座规模较大的房址位于发掘区中部,南北两侧皆分布有小型房址,房址方向对应中间两座较大的房址。”4000年前生活在崂山西麓的“青岛人”,具备统一规划聚落布局的能力,体现了先民的智慧。

        半千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年代多为龙山文化早中期,其中也包含了大汶口晚期、岳石文化时期的文化。城阳半千子遗址发掘为“探源青岛”工程提供了丰富的宝贵材料。

        “半千子”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早前此处有500户居民,故名“半千子”,其住地随之称“半千子”。遗址地势较高,东临铁骑山,西望胶洲湾,南有小河,北有沟渠,自东而西,常年流水。

        如今青岛市境内,文化遗址灿若星辰,竞相辉映。再比如,胶州三里河,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综合文化遗址。

        2、地名承载历史文化

        在胶东半岛,与“莱”字有关的地名多。莱西是怎么来的?位于莱阳之西。莱州、莱阳、蓬莱、莱西,胶莱盆地,莱州湾,胶莱河,这些带“莱”字的地名,与古代的莱子国有很大关系。胶东半岛不少地区商朝为莱侯国,西周时为莱子国。莱西属莱夷地、莱子国。

        在齐鲁大地蜿蜒起伏的齐长城,田单大摆火牛阵的即墨故城,气壮山河的即墨田横岛,秦始皇三次东巡的琅琊台,享誉海内外的平度天柱山魏碑,这些地名与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相结合,承载了厚重的历史。

        3、地名反映地理风貌

        青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属于丘陵地带,很多地方的得名展现了自然的风貌。

        青岛市区带有岛、湾的地名很多。如团岛、小青岛、大鲍岛、小鲍岛、燕儿岛、大麦岛、小麦岛、湖岛等。胶州湾、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崂山湾、鳌山湾……西海岸新区有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湾、龙湾、琅琊台湾、棋子湾。湾湾相扣,延伸发展。如今,青岛打造全球性的海洋中心城市,变得大而美,富而强,胶州湾渐渐成为“城中湖”,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成为青岛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以胶州湾为核心,鳌山湾、灵山湾两翼齐飞,紧紧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

        除了海,青岛市区还有各具特色的山。观象山、信号山、八关山、贮水山、太平山、浮山、午山、孤山、双山,象耳山、楼山(初为漏山,又称娄山)等。说起每一座山的名字,都有来历。生活在青岛的人们,不可不察。比如,午山在石老人村北, 因该山的走势呈正南正北,形同子午线,故称“子午山”,后简称“午山”。比如,双山原名口子,明代设有海防警报的烟墩,1934年沈鸿烈为此地新落成的口子小学剪彩,看到北山有两座大小高低相同的山头,建议将村名与小学名改为“双山”。

        4、地名折射历史变迁

        《青岛市地名志》的主编,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考证,对“青岛”“胶澳”“胶州湾”等核心地名进行梳理考证,折射出青岛城市历史的变迁,堪称高屋建瓴之妙构、浓墨重彩之华章。

        青岛地名源自青岛近海的两座小岛,一座是位于前海青岛湾内的“青岛”,一座是位于即墨田横岛群的“青岛”。1579年版《即墨县志》中记有“青岛”两处,一处未注明具体地理方位,另一处记“青岛,在县东一百里”。后者当指“县东”即墨田横岛群里的“青岛”(胶州湾的青岛位于“县南”)。同版《即墨县志》收录即墨知县许铤《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香花,曰田横、颜武……”此处“青”当指“县东南滨海”“中国东界”的田横岛群“可人居”的“青岛”。此为“青岛”之名最早载于文献。此青岛有耕田,有水井,有树木(望之青翠),的确适合人居。

        两个“青岛”,位于即墨县南的后来居上。到了晚清,这个“青岛”虽小,却频频出现在海内外的视野中。青岛湾中的小青岛,是青岛之根脉。海湾,口岸,村庄乃至整个市区,由此得名。清同治年间天后宫《募建戏楼碑记》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碑文中的“青岛”,已不再指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而是这一地区的总称。

        5、地名显示经济物产

        青岛有很多地方闻名遐迩,这与丰饶的物产、特产相得益彰。比如,青岛啤酒、崂山绿茶,王哥庄大馒头、会场螃蟹、青山黄山的海蜇、沙子口鲅鱼和金钩海米、红岛蛤蜊、流亭猪蹄、郑庄脂渣、胶南海青镇的西施舌……经济活动是人口创造的,特产也是历史的积淀。近代青岛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而外来人口聚居,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码头工人聚居大港小港附近,纺织工人和铁路工人聚居四方。而“卯子工”(临时工、搬运工)多为青岛周边地区外来务工者,多聚居在海泊河两岸,形成太平镇、太平村……

        6、地名带有军事色彩

        7、地名锁定吉兆祥瑞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改了很多地名。表达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地方命名时,多赋予祥瑞、祈福、纳吉、平安之意。于是,青岛就有了太平山、太平湾、太平角。

        惜福镇古称“歇佛寺”。古时即墨县内有若干佛寺,所造石佛大多在崂山打造,载佛马车外运时大多在此寺庙歇息,故称“歇佛寺”。1934年,沈鸿烈考察崂山时,将“歇佛寺”改为“惜福镇”。一方面取歇佛寺谐音,一方面取“惜福”二字的吉祥寓意。

        《青岛市地名志》中,这样的地名俯拾皆是,如今小区取名,更是如此。(节选)


 

来源:青岛出版社
主编:赵夫青
2023年1月

 

转自微信公众号“地名世界”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