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带动作用 ——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围绕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发展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

 

推动城市群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黄河流域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苗长虹:

黄河流域城市群自下游溯流而上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兰州—西宁城市群,其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首先,黄河流域城市群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战略载体,是国家城市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东部沿海的龙头作用,强化中原城市群对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支撑作用,突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能源富集区的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对于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加高效的城市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黄河流域城市群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体系的重要战略载体。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其城市群空间组织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对支撑和优化全国增长动力系统意义重大。稳住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生态、经济、人口和就业,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对推动黄河全流域及相关省区的高质量发展、稳定北方地区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最后,黄河流域城市群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载体。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黄河流域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东望日韩,北连蒙俄,西通中亚、南亚的地缘关系,在保障国家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发挥好各自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推进都市圈、城市群和流域空间一体化,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合作,全面融入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扩大黄河流域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黄河流域“一带一路”开放枢纽和通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城市群集聚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我国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苗长虹: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是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制定了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明确了西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山东、山西、宁夏分别出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的相关规划或意见,黄河流域城市群已步入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黄河流域目前形成了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3个区域级城市群和兰州—西宁、晋中、呼包鄂榆、宁夏沿黄4个引导培育地区级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制约,黄河流域城市群总体上呈现地域面积广,粮食生产地位突出,人口和经济密度、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均发展水平低,财政能力弱的特征。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提升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是黄河流域城市群面临的重大挑战。

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系统差异大,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黄河上游的兰州—西宁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兰州、西宁等中心城市经济活力和带动能力不强;黄河上中游的黄河“几”字湾都市圈,生态环境脆弱,对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依赖突出,绿色转型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和城镇密集,科教和经济相对发达,但科教和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竞争力的能力有待提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和经济规模体量大,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相比,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开放发展能力不足,科技和教育对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强,郑州、济南、青岛在全球城市网络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能级亟待提升。

 

实现城市群协同联动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您有何对策性建议?

 

苗长虹:

一是因地制宜加强城市群承载能力。上游地区要以据点开发、网络联系为重点,求精不求大,以都市圈为载体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推动能源革命下的能源重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中游地区应进一步增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的创新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下游地区应坚持集约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高郑州、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及可持续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二是加快培育十大都市圈。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建设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太原、西安、洛阳、郑州、济南和青岛都市圈,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人口、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市场要素的一体化对接,建设引领和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三是加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联动发展。强化青岛作为黄河流域出海口的航运枢纽能力和陆海统筹能力,加强与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在物流和多式联运上的合作,提升青岛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能级;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培育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国家黄河创新走廊和经济走廊,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要依托城市群和新亚欧大陆桥通道,积极培育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轴线和核心区,深化鲁豫陕、黄河金三角和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合作。

四是强化水土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协调人水、人地矛盾,强化环境容量约束,以水定城、定产,着力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01月29日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