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在位置:理论研究
|
|
|
|
一.中国古代地名的起源
人们在记载历史、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借助地名作为人物、事件的标识,于是地名的文字历史便开始了。战国早期的《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山名”、“川名”之类的名词。到战国中晚期,“地名”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山师,掌山林之名。川师,掌川泽之名”。这里的地名语意与现今的地名语意一致,但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林名和川泽名并不包含在地名之中。
华林甫先生曾经统计地名数量在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出现的次数:“甲骨文记载了500多处地名,《山海经》中就有地名1100多处,全文仅有1000多字的《禹贡》也记载了130多处地名......而记载地名最多的首推《水经注》,全书记载的各类地名达1.5万处。以地方志而言,宋元以来我国现存地方志超过8000种、10万卷,若以平均每卷涉及地名五十处计,则单单地方志一项就有500万处以上”。因此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地名作为地方的行政区划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地名命名的有趣现象
有关古代地名的命名,有很多独特的现象,这些独特现象使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及其特殊魅力。比如地名命名时方位的对称现象,如东和西、南和北、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等。地名中既有用东字的,一般就有用西字的。南和北、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也是一样。例如,东阳县(西汉置,今山东武城县)和西阳县(西汉置,今湖北黄州),南安邑县(北魏置,今山西夏县)和北安邑县(北魏置,今山西夏县),上邽县(汉置县,今陕西渭南)和下邽县(汉置县,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天津右卫(明朝置,今天津)和天津左卫(明朝置,今天津),前庭县(唐朝置,今新疆)和后庭县(唐朝置,今新疆)。
用颜色命名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如黄岩州(元朝置,今浙江黄岩区)、白龙县(五代晋置,今浙江松阳县)、青浦县(明朝置,今上海青浦区)、蓝田县(战国秦置,今陕西蓝田)、朱阳县(北魏置,今河南卢氏县)。
根据寓意对应的命名,文化气息很浓,像一幅绝妙的字体。如龙游(元朝置,今浙江州市)和凤翔(金朝置,今陕西凤翔县)、松溪(五代南唐置,今福建松溪县)和柳河(辽置,今辽宁昌图县)、龙山(北齐置,今山西太原)和虎林(清朝置,今黑龙江虎林市)、菏泽(清朝置,今山东菏泽)和梅州(清朝置,今广东梅州)。这些地名不仅丰富生动,而且语意明了。
古代地名以数字命名的也不在少数。像九江郡(隋朝置,今江西九江)、八陵县(东汉置,今四川茂县)、七盘县(唐朝置,今四川巴中)、六安州(元朝置,今安徽六安)、五泉县(北魏置,今陕西澄城县)、四旗厅(清朝置,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三川县(金置,今宁夏固原)及千乘县(隋朝置,今山东广饶)、万松县(北宋置,今广西东兰),这些数字给人以祖国辽阔富饶、完美昌盛之感,使人感到自豪。
在古代,许多姓氏起源于地名,然后各种姓氏的人们走南闯北,又将姓氏反映到到全国各地的地名中。春秋时代,吴国的莫邪、干将夫妇专在山区为吴王阖闾铸剑,宝剑成而夫妇亡。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此山叫做“莫干山”(在今浙江德清县西),这是一个双姓地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贵族田横兄弟趁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之机,起兵建齐国。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传令田横前来洛阳,他不愿称臣,自杀身亡。而留居在海岛的五百名随从,也全部自杀。后人遂把这座海岛取名为田横岛(在今山东省即墨市东的黄海中)。这也是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命名地名的一种情况。
三、地名的更名
地名并非命名之后便亘古不变,地名的寿命有长有短,地名的更名是很普遍的现象。关于地名的更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将地名命名方式分为地理命名和人事命名两类。前一类的地名命名具有普遍意义,命名之后能够长期使用,所以有关地理方面的命名生命力比较强。而那些因政治社会因素命名的地名,大多缺乏地方特色,既易重复、雷同,又受政治冲击较大,所以这种地名屡改不定,最终消失。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即影响地名的不断变化。所谓避讳,就是对皇帝、圣人、长官、长辈等人的名字,甚至字号必须回避。讲话或写文章遇到与他们名字有关的字,不能直接写出或讲出来。普通人的名字如与他们名字中的某个字冲撞了,也必须改名。
地名与其冲突了,也要改。在历史上许多地名都是因避讳而改的。如,隋朝杨广称帝时,便将河北广阿改成象城,广昌改为涞源,广宗改为宗城,将广西的广信改为苍梧。
四、从经济、文化的角度看地名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中的兰陵美酒让多少古今名士垂涎。兰陵,点出作客之地。这首千古传诵的《客中作》竟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兰陵王酒的名牌广告。同样的地名或人名被作为商业品牌应用的还有杏花村酒业、汾酒、杜康酒业等。这是地名所具有的商业意义。
地名对于旅游业也有很大的价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平淡无奇、通俗易懂,但却脍炙人口诗句。而贺知章所诵吟的这个“家”到底在哪里?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这个“家”就是如今绍兴市五方门外的道士庄。“据史料记载,天宝三年即744年在外为官已50年,已是86岁的贺知章告老回乡,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回乡后他居住在今绍兴市五方门外的道士庄。现在道士庄仍留有贺知章的一些遗迹,像贺知章写的《龙瑞宫记》摩崖题刻、贺秘监祠等。道士庄由此而闻名,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其他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也是如此。
(二)文化意义
一些地名因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而具有了固定意义、特指意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一个名句,千古绝唱,把泰山比作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比喻值得敬仰的人物。同样还有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晋代陆机《泰山吟》:“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这里的“泰山”不仅仅是指一个山名了,它还有安定稳固的含义。如汉代枚乘《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宋代苏洵《远虑》:“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等等都反映了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另外通过对地名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风俗,如白居易的《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这首诗描绘古时一村镇两姓氏互通婚姻、和睦相处、常年欢乐的五言诗,朱陈村这一特殊的婚姻习俗和和睦相亲的生活,是很有影响的,后来,人们就把“朱陈”两字做了联姻的代称,与“秦晋”两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中就运用了这一代称,写有“仰蒙雅爱,许结朱陈”的句子。宋朝著名学者苏轼还根据一幅反应朱陈村习俗的《朱陈村嫁娶图》写过两首诗,一首是:“何年顾陆丹青手,化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另一首是:“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由此看来,朱陈村作为一个古村名是毫无疑问的。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婚姻风俗且有众多名人作画赋诗的古村,人们自然有了特殊兴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名《赤壁》,是三国时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铜雀台、赤壁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名出自《三国志》。此后,频频出现在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这些地名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已经为世人熟知。
五、小结
地名作为一种传媒手段,不管是社会和个人都离不开它。我国地大物博,地名多如夜空繁星,对地名的研究逐渐发展成地名文化。对地名的研究不能单独进行,正如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学科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上所述,在研究地名文化时,与历史、文学等学科相结合往往更能深入挖掘地名的演变发展史。更能发挥其经济文化的现实意义。总之,地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并加以保护、研究利用。
来源:城市地理
作者:安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