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来我国县、市地名变更原因探析
 
        摘  要:1949年以来,我国许多县市地名发生多次变更,这些地名的变更原因较复杂,难以用西方地理学界的批判地名学来解释。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探讨近60多年来我国县市地名的变更及其原因,并对地名变更背后的内涵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我国县市地名变更原因包括去除歧视性地名、避免地名重名、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行政区划的变更调整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市县地名  地名变更  行政区划  历史文化
 
        一、引言
        (一)带有歧视性的边疆地名被更改
        由于征服者自身天然的优越感,历代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命名常带有歧视色彩,地名作为体现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意志的文化工具,其歧视性色彩体现了统治阶级平定边疆和安抚边民的愿景。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平定瓦剌人战乱后,在边疆地区重新修建居民点并对其命名。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称呼包括“虏”“羌”“夷”等,表示平定叛乱的词包括“平”“定”“镇”“柔”等,我国许多古代边疆地名就是两者的结合,如“镇羌”“宁远”“杀胡”“靖虏”等,这些地名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对于这些地名,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相继进行了更名。如1953-1954年,新疆迪化更名为乌鲁木齐、绥来更名为玛纳斯、镇西更名为巴里坤、孚远更名为吉木萨尔、景化更名为呼图壁、宁西更名为察布察尔,内蒙古绥远更名为呼和浩特;1965年,辽宁安东更名为丹东,广西大苗山更名为融水、大瑶山更名为金秀;镇边,1953年更名为睦边,1965年又更名为壮语地名那坡。
        (二)部分重复的市、县地名被撤销
        地名的重名现象极为普遍,常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很大困扰,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我国的地名重名现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同一行政区划内的同名现象;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同名。前者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后者系因我国疆域辽阔所致。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县城的基础上“切块”形成大量新城市,即规模较大的县城或城镇建成区设为市,郊区设为县,因此产生了市、县同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撤县(市)设区成为区划调整最主要的方式。部分重名的县在改市辖区或县级市时,为了避免重名现象,对地名进行更改。据统计,同一行政区内出现重名现象地名超过了100个,其中27个进行了更名,仍然存在同名现象的有河北的邢台、承德、沧州、井陉,山西的长治、大同,辽宁的铁岭、本溪、辽阳、阜新、朝阳、抚顺,吉林的通化,黑龙江的伊春,安徽的芜湖、黄山,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吉安,河南的安阳、濮阳、新乡,山东的东营,湖北的荆州,湖南的长沙、湘潭、株洲、岳阳、衡阳、邵阳,四川的广安、宜宾,甘肃的白银、临夏,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田、伊宁、克拉玛依等。
表1  近60年来我国市、县同名引起的更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众多县、市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重名现象。重名问题使地名失去了区别性、唯一性,容易出现指位上的混乱,带会给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难题。1949年以后,部分重名的县市地名被更名。如吉林西安市因与陕西省西安市重名,于1952年更名为辽源市,西安县则于1956年更名为东辽县;内蒙古新民县、海南新民县因与辽宁新民县重名,分别于1950年和1952年更名为化德县和屯昌县;江苏省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1958年更名为新沂县;重庆市梁山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重名,1952年更名为梁平县。
        “县”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行政区划之一,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市”原本是贸易和娱乐的场所,直到20世纪初才以区划通名的形式出现。“区”是1949年后新出现的政区通名。从我国行政区划体系来看,“区”与“县”是同一级别的政区通名,但从城市指代名称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市辖区地名(尤指专名)与地级市的地名是“重复”的,或是城市的组成地名,浙江省舟山市在升级之前称定海市,后来定海变为舟山市辖区名,可见定海和舟山本是指同一座城市。因“区”出现的时间较晚,在我国现存的重名现象中,主要是区与区或区与县之间的重名,该类型的重名地名详见表2。
表2  我国当前存在的重名地名及其分布
	
		
			| 重名地名 | 所在地区 | 
		
			| 市中 | 济南市市中区 | 枣庄市市中区 | 内江市市中区 | 乐山市市中区 | 
		
			| 鼓楼 | 南京市鼓楼区 | 徐州市鼓楼区 | 福州市鼓楼区 | 开封市鼓楼区 | 
		
			| 西安 | 牡丹江市西安区 | 辽源市西安区 | 陕西省西安区 | 
		
			| 新华 | 石家庄市新华区 | 沧州市新华区 | 平顶山市新华区 | 
		
			| 朝阳 | 北京市朝阳区 | 朝阳市朝阳县 | 
		
			| 通州 | 北京市通州区 | 南通市通州区 | 
		
			| 永定 | 张家界市永定区 | 龙岩市永定区 | 
		
			| 宝山 | 上海市宝山区 | 双鸭山市宝山区 | 
		
			| 龙华 | 深圳市龙华区 | 海口市龙华区 | 
		
			| 向阳 | 佳木斯市向阳区 | 鹤岗市向阳区 | 
		
			| 西湖 | 杭州市西湖区 | 南昌市西湖区 | 
		
			| 白云 | 广州市白云区 | 贵阳市白云区 | 
		
			| 长安 | 西安市长安区 | 石家庄市长安区 | 
		
			| 江北 | 重庆市江北区 | 宁波市江北区 | 
		
			| 新城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 西安市新城区 | 
		
			| 城关 | 兰州市城关区 | 拉萨市城关区 | 
		
			| 栖霞 | 南京市栖霞区 | 山东省栖霞市 | 
		
			| 昌邑 | 吉林市昌邑区 | 山东省昌邑县 | 
		
			| 金川 | 金昌市金川区 | 四川省金川县 | 
		
			| 开平 | 唐山市开平区 | 广东省开平市 | 
		
			| 连山 | 葫芦岛市连山区 | 广东省连山县 | 
		
			| 兴安 | 鹤岗市兴安区 | 广西兴安县 | 
		
			| 云龙 | 徐州市云龙区 | 云南省云龙县 | 
		
			| 长宁 | 上海市长宁区 | 四川省长宁县 | 
		
			| 鹤山 | 鹤壁市鹤山区 | 广东省鹤山市 | 
		
			| 平山 | 本溪市平山区 | 河北省平山县 | 
		
			| 象山 | 桂林市象山区 | 浙江省象山县 | 
		
			| 沙湾 | 乐山市沙湾区 | 新疆沙湾县 | 
		
			| 台江 | 福州市台江区 | 贵州省台江县 | 
		
			| 宽城 | 长春市宽城区 | 河北省宽城县 | 
		
			| 东港 | 日照市东港区 | 辽宁省东港市 | 
		
			| 海城 | 北海市海城区 | 辽宁省海城市 | 
		
			| 安宁 | 兰州市安宁区 | 云南省安宁市 | 
		
			| 金平 | 汕头市金平区 | 云南省金平县 | 
		
			| 资阳 | 益阳市资阳区 | 四川省资阳市 | 
		
			| 梨树 | 鸡西市梨树区 | 吉林省梨树县 | 
		
			| 昌江 | 景德镇市昌江区 | 海南省昌江县 | 
		
			| 清河 | 铁岭市清河区 | 河北省清河县 | 
		
			| 新兴 | 七台河市新兴区 | 广东省新兴县 | 
		
			| 兴山 | 鹤岗市兴山区 | 湖北省兴山县 | 
		
			| 大同 | 大庆市大同区 | 大同市大同县 | 
		
			| 华容 | 鄂州市华容区 | 湖南省华容县 | 
		
			| 江城 | 阳江市江城区 | 云南省江城县 | 
		
			| 山阳 | 焦作市山阳区 | 陕西省山阳县 | 
		
			| 河口 | 东营市河口区 | 云南省河口县 | 
		
			| 大通 | 淮南市大通区 | 青海省大通县 | 
		
			| 五华 | 昆明市五华区 | 广东省五华县 | 
		
			| 龙山 | 辽源市龙山区 | 湖南省龙山县 | 
		
			| 东山 | 鹤岗市东山区 | 福建省东山县 | 
		
			| 钟山 | 六盘水市钟山区 | 广西钟山县 | 
		
			| 中山 | 大连市中山区 | 广东省中山市 | 
	
        (三)通名专用等不规范地名被标准化处理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域分割,形成了郊区包围城区的二元结构,许多市辖区变为只有通名的特殊地名,如“郊区”“城区”“矿区”。郊区是指市区周围的区域,有着完全不同于市区的景观,是城市地域景观方面的概念,在我国却承担了政区名的功能。按照地名的命名原则,“郊区”只是地名的通名,而对于一个标准地名来说,专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用“郊区”作为地名不符合标准地名的命名原则。据统计,全国有94个地级市曾出现“郊区”的地名。“郊区”地名的使用也掩盖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割裂了城市的历史,破坏了城市文化景观的传承性和历史性。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大部分“郊区”都进行了更名或合并撤销。如南昌市郊区于2002年以当地著名旅游景点青山湖更名为“青山湖区”;盐城市郊区于1996年更名为“盐都”,地名来自汉代时该地的古县名“盐渎”;北海市郊区因有著名景点银滩公园和海滩公园,1994年更名为“银海”。新更改的地名均被赋予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既避免了地名的重复,又充分挖掘了地名的文化价值,因此“郊区”的更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目前全国存在“郊区”地名的城市仅剩铜陵、佳木斯、大同、阳泉、长治等。
        (四)撤县设市过程中许多地名被更改
        在1987-1997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城市数量由381座猛增至668座,城市数量增长的主要方式是撤县设市。国家对撤县设市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能实现撤县设市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城市规模水平已到达高标准,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肯定,市和县是不同身份的象征。因此撤县设市在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地方自豪感。许多县在设市后为了塑造新的形象,与过去划清界限,对原来的地名进行了更名。
表3 撤县设市过程中出现的更名
	
		
			| 所在省区 | 原名 | 更名 | 更名时间 | 所在省区 | 原名 | 更名 | 更名时间 | 
		
			| 河北 | 束鹿县 | 辛集市 | 1986年 | 江西 | 清江县 | 樟树市 | 1988年 | 
		
			| 获鹿县 | 鹿泉市 | 1994年 | 星子县 | 庐山市 | 2016年 | 
		
			| 新城县 | 高牌店市 | 1993年 | 山东 | 黄县 | 龙口市 | 1986年 | 
		
			| 内蒙古 | 布特哈旗 | 扎兰屯市 | 1983年 | 掖县 | 莱州市 | 1988年 | 
		
			| 额尔古纳右旗 | 额尔古纳市 | 1994年 | 益都县 | 青州市 | 1986年 | 
		
			| 额尔古纳左旗 | 根河市 | 1994年 | 河南 | 临汝县 | 汝州市 | 1988年 | 
		
			| 阿巴哈纳尔旗 | 锡林浩特市 | 1983年 | 巩县 | 巩义市 | 1991年 | 
		
			| 喜桂图旗 | 牙克石市 | 1983年 | 汲县 | 卫辉市 | 1988年 | 
		
			| 辽宁 | 东沟县 | 东港市 | 1993年 | 密县 | 新密市 | 1994年 | 
		
			| 营口县 | 大石桥市 | 1992年 | 湖北 | 沔阳县 | 仙桃市 | 1986年 | 
		
			| 复县 | 瓦房店市 | 1985年 | 广济县 | 武穴市 | 1987年 | 
		
			| 新金县 | 普兰店市 | 1991年 | 光化县 | 老河口市 | 1983年 | 
		
			| 锦县 | 凌海市 | 1993年 | 应山县 | 广水市 | 1988年 | 
		
			| 北镇县 | 北宁市(北镇市) | 1995年 | 均县 | 丹江口市 | 1983年 | 
		
			| 吉林 | 洮安县 | 洮南县 | 1987年 | 宜都县 | 枝江市(后复名宜都市) | 1987年 | 
		
			| 海龙县 | 梅河口市 | 1985年 | 广东 | 海康县 | 雷州市 | 1994年 | 
		
			| 怀德县 | 公主岭市 | 1985年 | 海南 | 崖县 | 三亚市 | 1984年 | 
		
			| 江苏 | 无锡县 | 锡山县 | 1995年 | 广西 | 贵县 | 贵港市 | 1988年 | 
		
			| 泰县 | 姜堰市 | 1994年 | 防城县 | 防城港市 | 1993年 | 
		
			| 沙洲县 | 张家港市 | 1986年 | 宜山县 | 宜州市 | 1993年 | 
		
			| 南通县 | 通州市 | 1993年 | 四川 | 崇庆县 | 崇州市 | 1994年 | 
		
			| 安徽 | 嘉山县 | 明光市 | 1994年 | 峨眉县 | 峨眉山市 | 1988年 | 
		
			| 福建 | 崇安县 | 武夷山市 | 1989年 | 灌县 | 都江堰市 | 1988年 | 
	
        (五)部分县市为塑造地方品牌而更名
        地方品牌承担着提高地方形象的作用,是保持地方经济活力和生命力的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品牌开始与地方特质文化、地方身份建构相融合。随着多元化旅游的发展,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移到精神上、心灵上的感受和体验。地名因其承载的独特历史文化,逐渐成为地方自我推销的宣传工具。对于旅游城市来说,其城市自身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先决条件,而地名作为城市形象的标签和窗口,其品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地名在塑造地方品牌上的天然优势,许多依托风景名胜而发展的旅游城市纷纷更改原来的地名。如福建崇安县于1989年更名为武夷山市;海南通什市于2001年更名为五指山市;四川峨眉县、灌县于1988年分别更名为峨眉山市、都江堰市,南坪县于1997年更名为九寨沟县;湖南大庸市、酃县于1994年分别更名为张家界市、炎陵县;云南中甸县于2001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思茅市于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浙江嘉兴秀城区于2005年更名为南湖区;甘肃天水北道区于2004年更名为麦积区;江西星子县于2016年更名为庐山市。
        (六)部分县、市因传承历史价值而更名
        地名是文化遗产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积淀的历史印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总有一些地名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消失的地名有时却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其消失意味着一处民俗、一脉文化和一段历史的沉默。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古地名是传承历史、寻找民族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是印证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载体。因此,近年来掀起了恢复古地名的热潮。古地名的恢复,既是对地方历史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塑造地方品牌、打造旅游形象的最佳方式。如湖北蒲圻市、枝城市于1998年分别更名为赤壁市、宜都市,襄樊市于2010年更名为襄阳市;湖南永州芝山区于2005年更名为零陵区;山东苍山县于2014年更名为兰陵县;江苏淮阴市于2000年更名为淮安市;河南安阳铁西区于2002年更名为殷都区;宁夏银川城区于2002年更名为西夏区;新疆乌鲁木齐南泉区于2002年更名为达坂城于;江西波阳县2003年更名为鄱阳县;四川广元元坝区于2013年更名为昭化。
        (七)部分县、市因汉字简化或雅化更名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被批准,地名的书写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地名书写简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地名的更改,如江苏崑山简化为昆山,云南霑益简化为沾益,福建仙遊简化为仙游等。有些地名的文字或读音不雅,不利于塑造地方形象,因此进行了更改,如西藏穷结更名为琼结,河北完县更名为顺平县,甘肃安西更名为瓜州。
        四、总结
       地名的变更是社会观念的改变,是人们对过去的认知和价值观的质疑和挑战的过程。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地名的更改体现着不同群体和不同时代的人彼此交流的内容与意义,承载着共同的生活价值和社会意识形态。地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的地名更改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巨变的最原始体现。地名的演化变更与城市的发展空间存在着密切而深入的联系,城市地名变化体现的是城市发展趋势和变化特色,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地名蕴含着人类对地理实体的感悟和寄托,是构建地方记忆的重要因素,表达了社会群体对某一地方的情感认同。地名是地方记忆和地方归属感的来源和线索,其变更对某社会群体的记忆产生直接,甚至塑造作用,因此地名可以看作是当地居民记忆和情感的非物质化表达。而古地名表达了民众对地方历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古地名的恢复是当地人自我情感表达和集体活动的产物,诉说着当地人对历史景观的地方想象。
        地名作为最稳定的文化景观符号,其变更源自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变化。地名变更背后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名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地方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处理好地名变更与当地民众认同度的关系至关重要,近些年对古地名的恢复基本迎合了地方民众的诉求,政府在更名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地方民众的意见,因为当地民众才是地名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转自微信公众号“地名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