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始建于1945年,重建于2012年,位于市内漯河火车站的南边。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漯河是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同年9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代表中国政府在山陕会馆(现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31560名侵华日军官兵的投降。当年漯河是受降点中唯一的小城镇,漯河民众为铭记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要求修建碑亭。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名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1945年12月受降亭在漯河火车站南端花园内建成,亭内立四块碑,主碑上刻“受降亭”三个大字,其余三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国民党政府对此也很重视,戴季陶、于右任、居正3位国民党元老和刘峙分别为四块石碑题写碑铭。1947年,受降亭毁于内战的战火,仅存部分。
2012年9月19日,为了铭记历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缅怀革命先烈,重建受降亭。重建后的受降亭根据原样复建,从地平线到亭顶19.45米,寓意纪念1945年抗战胜利;从地平面到亭子有八大台阶,每一大台阶有4个小台阶,象征全国工人、农民、共产党和国民党四股力量8年抗战;亭内4块复原石碑采用原碑文内容,分别记载了受降和建亭的经过。
重建受降亭,对于展示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英勇抗战历史,缅怀抗战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鞭策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