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第一楼,中原第一门—丽景门。
它是洛阳老城的西大门,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丽景门的箭楼、城门楼加瓮城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始建于隋朝。有诗人用:“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来赞美它无限的魅力。”丽景门是洛阳八大景之一,曾是历代朝廷百官及万民祈福纳祥之处。
丽景门古代都城庄严的布局和辉煌的气势,可使游客感触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浓重丽景门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
丽景门在洛阳市西关。当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领略它的大气,走近它,踏上丽京桥,桥柱上的汉白玉古狮形态各异,扶揽凭吊,河水轻轻在桥下流淌。
登城拾级而上,来到最高层的景点,南北两侧,有象征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根描金龙柱,似一排昂首而立的勇士守卫着城楼,沿着雕梁画栋的弧型长廊,这里曾是历代进行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灵祈福纳祥之处,这里有“河洛文化长廊”和“帝王史馆”。
丽景门城楼内设有 天后宫、九龙殿、贤良庙、观音阁、城隍庙 等大型号宫殿。武则天等九们功绩卓著的皇帝在九龙殿内供奉。帝王史馆里展出了在洛阳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
天后宫 中塑有妈神神像,两侧各有一们守护神,名曰“千里眼”、 “顺风耳”,谈起这二们“凶神”,还有一段妈神感化他们,使他们弃恶从善的动人故事,在香烛缭绕之中,妈祖圣像两边的塔式光明灯,边转边闪,每座光明灯上塑有数百小型妈祖金像,已有很多贴上了施主的名字,要知详细内容,不妨您亲临朝拜。妈祖的祖先根在中原,回归帮里,也是海内外客家人的一种思乡之情吧。
九龙殿 内,面西为对洛阳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九位商尊之像,面东为浮雕九龙壁,其形源自故宫的九龙壁,彩龙飞舞,栩栩如生,这是一座二层庙宇,踏着木梯而上,二层名曰“归良庙”,同塑有“福、禄、寿”三神,位中之尊为武圣关羽,被奉为财神,若有兴趣,燃上三柱香,摇爻卜卦,拿着摇出的爻去寻找爻中的卦,每逢阴历初一、十五,会有善男信女在此为您解 。
三神殿 开有东西两门,出外有一环行看台,扶榄远眺,可看到半年洛阳城,在能见度较高的朗朗晴日或雨后放晴,南可远看龙门东西山口,近观洛河两岸的洛浦公园,北眺邙山,东观仿古一条街,真可谓“极目楚天舒”。
提起洛阳,不得不说起唐三彩。刚进丽景门便有一位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的的三彩艺,他将古老的唐三彩艺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三彩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施釉和烧制技术,创造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里面有很多小物美价廉,来旅游的朋友们可以买些做个纪念或者为朋友置办手信。
茉莉也经常会去种草呢!
与三彩艺相对的是李学武牡丹瓷艺术馆,李学武牡丹瓷创始人。
牡丹瓷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可是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的哦!
里面有许多胖胖的唐朝侍女瓷娃娃很是可爱哦!
大家喜欢来丽景门除了有特色美食,风味小吃,它还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据说丽景门里的地砖都是宋代留下来的,是不是觉得满地的宝藏呢?
这里里最大规模的展现了古代洛阳的风貌,青砖灰瓦,挂满挂满招客幡子的茶馆饭店,金石玉斋,进了丽景门,如同过了穿越之门,在古与今间自由切换。
与很多旅游城市的古街不同,西大街里除了让供游人品尝的美食与置办的礼品,这里各还经营着洛阳行各业几十年的老店铺。比如洛阳最有名的肛肠医院也坐落在西大街。笔砚纸墨,字画装裱店铺也都在这里。这些斑驳的,充满历史痕迹的招牌,才是西大街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有很多家卖文房四宝的店铺,都是本地爱好字画的人经常去光顾的呢!
老城一家很有年头的喉科诊所。
这家店铺的老版是个非常热爱生活,有意思的大叔,,门口摆满了大大小小他精心栽培的小盆景,非常有意境呢!
哪怕是一抬眼,也有另一番风景。
作为一个地道的吃货,提起老城十字街,双眼都要发光。坐在古香古色的街边,大口的吃肉、大碗的喝酒,无不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十字街自古就是商人云集之地,也是洛阳重要的商业街区,这里现在更是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一眼望不到头的各种摊位,游客众多十分热闹。可以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尤其是洛阳地道的不翻汤、丸子汤、和众多的水席店,基本上味道都很好,价格不贵,最能吃出洛阳味。夜幕下红灯笼高挂,走在青石板路上,体验一下老城古韵,热闹之余别有一番味道。这简直是美食聚集地,对美食客来说简直是最好的地方。
八角楼位于老城十字街东北角,是一座四层八角仿古式建筑,高约20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洛阳老城标志性建筑八角楼。它建成于1979年,由于当时老城没有太高的建筑,使其显得卓尔不群。八角楼建成后,主要以批发、零售工艺美术制品为主,由于地处繁华商业中心、楼层较高、外形较为奇特等原因,八角楼很快成为老城的标志性建筑。
洛阳老城鼓楼,正名“谯楼”,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今青年宫广场前中州路上)。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与乾隆十年(1745年)洛阳县两次出资大修古楼。
乾隆年间,洛阳县将东门内大街改为古楼街。鼓楼上原有两层木瓦建筑,后因台上建筑长久失修,于1972年拆除(据老人们说在此前后还拆除了南大街和老集两座城楼)。只剩下大铁钟在楼台上风摧日晒。
2002年,市政府开始回复老城明清风貌,又按原样,重新修缮鼓楼上的楼台。鼓楼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经过数次修缮,现在的钟鼓楼已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钟鼓楼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拱券门洞之上,东端镶一石匾阴刻“就日”,西端石匾为“瞻云”,均为楷书。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这和新安县城东边不远的汉函谷关的叫法一样)。
丽景门,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也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它是与本地人的生活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在古代的遗迹里,过着现代的日子......
好啦,亲爱的们,快去拿镜头记录你们眼中这一刻的丽景门吧!
不怀念过去,不担忧未来,或优雅亦境,或活力亦动,你最美好的时刻,便是这一刻......
转自微信公众号“泽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