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所在位置:名胜古迹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寻迹周口,遇见千年文化“遗”韵!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周口这片土地深藏众多遗产瑰宝,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发现史前遗址200多处…保护历史遗产,延续文化根脉,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同认识周口那些文化自然遗产瑰宝,感悟千年厚重底蕴。

PART 01

物质文化遗产

/太昊陵/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是纪念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步入陵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古树名木,苍劲参天;碑碣林立,庄严肃穆;内外城垣,浑然一体。

这里还是海内外华人旅游观光、寻根谒祖的圣地。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太清宫/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太清宫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自唐代以来便被皇帝们认定为李氏“祖庭”,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

宫内保存了众多的老子文化遗迹,现存太极殿、圣母殿、娃娃殿、阴阳柏、灵溪池、赶山鞭、唐《道德经》注碑、宋先天太后之赞碑、金续修太清宫记碑、清重修太极殿碑、老子诞生处碑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周口关帝庙/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被誉为“周口八景之冠”,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兴建,又称“山陕会馆”,是“豫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

整座建筑群占地21600多平方米,为仿宫殿式,以其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画、铁艺等闻名遐迩,既有北派粗犷豪放的写意,又有南派纤微毕现的工笔。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对于研究关公文化和会馆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PART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阳泥泥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阳泥泥狗是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又称“陵(灵)狗”,来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是最能反映伏羲、女娲旷古时代原始艺术的泥玩具,被认为是代表祭祀人祖和生殖崇拜、图腾文化的象征物。

因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品中具有独特魅力,其题材丰富,有形形色色的奇禽异兽,及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大有尺余,小如拇指,寄托了人们祈子、祈福的美好希冀。

/太昊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昊伏羲祭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奠定了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在宛丘古城北,蔡河之畔修建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在此举办朝祖进香祭典。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官会响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会响锣,河南省项城市传统舞蹈,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打击乐器形式,时而打时而舞,并用锣组成各种造型,以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风格和蓬勃向上的气势征服观众,处处体现出中原文化豪迈奔放的特性,在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地方民众的喜爱。

/太康道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康道情又称渔鼓戏,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是河南省内豫北道情、灵宝道情、豫东道情中唯一形成戏曲形式的剧种,又被称为河南道情。剧目丰富,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柔情,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擅长叙事抒情,独特的民风、极富张力的地域方言和声腔韵律造就了太康道情独特的艺术魅力。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个,道情戏也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并流传着不少谚语,太康也因此被誉为“道情之乡”。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为逍遥镇回族、汉族间长期传承的羹汤制作技艺,因其突出胡椒的使用而得名。起源可追溯至宋朝末年的醒酒汤和消食茶,在世代传承过程中不断改良优化,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独特风味,已成为河南早餐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有别于其它流派,逍遥胡辣汤以牛羊骨、羊肉熬制的高汤为底,由多种名贵中药和主料熬制而成,熬好的汤二十四小时不澥(不沉淀),具有“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特点,一勺入嘴,唇齿留香,曾一度被封为宫廷饮品。

从古建筑到工艺品到非遗技艺…周口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代代传承与守护,延续至今,让千年文化瑰宝璀璨依旧。
 

转自微信公众号“亿邦旅行”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