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商丘永城市以东约13公里的苗桥镇曹楼村,遗址面积63万平方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王庄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大汶口文化遗存。
2024年已清理完成的墓葬整体保存较完整,形制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发现有木制葬具。墓葬皆为东西向,墓主头向东,墓室北侧放置棺木,南侧放置器物。多数墓葬为单人墓,另有少量双人合葬墓和三人合葬墓。出土器物丰富,目前出土玉串珠、玉镯、玉璜、玉坠、玉璧、玉钺等玉器400余件,陶质鼎、豆、罐、壶、钵、盆、杯、盉、缸、瓮等500余件,骨针、骨镞、骨勺、骨鱼镖、骨刀、骨雕花筒器等100余件,石圭、磨石、石凿、石锛、石斧等50余件。
根据墓室面积可分为特大型墓、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特大型墓ⅣM27为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长4.52—4.8米,宽3.47—3.68米。墓葬清理过程中发现“毁墓”现象,墓主遗骸损毁严重。出土随葬品包括各类陶器100余件、小型玉饰近200件,部分石器、骨牙器,以及猪下颌骨等动物骨骼。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某古国国主之类。
大型墓集中于发掘区西北部,排列有序,应经过详细的布局规划。多数墓葬在墓壁上掏龛以放置器物,少数墓葬使用器物箱叠放陶器。中小型墓集中于发掘区东部,Ⅰ区M5、M6、M7、M15均发现有由玉璧、绿松石组合或者全部玉璧组合使用的头饰,其中ⅠM5和ⅣM6在眼睛部位覆盖玉璧,为后世玉覆面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庄遗址是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类遗存在商丘地区的首次发现,从墓葬形制、规模及出土遗物看,该聚落级别较高,其陶器形制与墓葬习俗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地方风格,其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胡佳琪、杨唯芹、李雅楠)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