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邵原村 |
罗马字母拼写 |
Shàoyuáncū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驻马店市 济源市 邵原镇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系西周时期“召公采邑”,且地处山间盆地,从召从邑而得名。邵原历史悠久,建制纷繁。春秋时为郫邵。周为召公、毛公采邑。汉设邵亭。北魏置邵郡,辖苌平县。北周置邵州,改苌平县为王屋县。唐初改王屋县委邵伯县。武德二年设邵原县,不久并入邵伯县。贞观元年,邵伯县改隶怀州。显庆二年,邵伯县复名王屋县,改隶河南郡。宋代,王屋县属孟州。元代初,王屋县并入济源县。明、清两代,邵原设巡检司,由巡检官管理。清代初属济源县清上乡,后属清下乡。民国十七年属济源县第七区。1943年再建王屋县,邵原为县政府驻地。1947年撤销王屋县后, |
地理实体概况 |
隶属邵原镇,村委会驻于邵原村。邵原村系邵原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55千米。辖区范围:东至小寨沟、南至张凹、西至后王庄、北至北寨。总户数1190户,总人口4200人,其中男2300人,女1900人,村民王、翟、袁、杨姓居多,村民回族约占25%,余为汉族。总面积6.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00亩,土质为粘土。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交通设施:新济公路东西穿村。村南设有济运高速公路收费站。村中有东西街4条,南北街14条,为豫晋交通之要冲。公共设施:村中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普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