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单拐村民委员会 |
罗马字母拼写 |
Shànguǎi Cūnmínwěiyuánhu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单拐村 |
别名 |
|
曾用名 |
单拐大队 |
所在(跨)行政区 |
濮阳市 清丰县 双庙乡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单拐村民委员会是通过基层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调节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地理实体概况 |
属双庙乡。位于双庙乡政府驻地东方向4.1千米处,东临王牙头,南与西翟湾接壤,西与西庵上为邻,北与桂寨交界。现辖1个自然村,为单拐,共计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70亩。总户数278户。总人口1162人。汉族。土壤为黄沙土质,地势平坦。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农业种植。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教育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100%。辖区内有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乡道Y030过境。邮政编码:457325。长途区号是0393。联系电话:15903933270。
中原红都——单拐村 单拐村,冀鲁豫军区纪念馆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15千米处的潴龙河东岸,是一个不靠公路,比较偏僻,条件较好的小村。抗日战争后期,单拐村是中共北方局、冀鲁豫分局(也称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及军区兵工厂所在地,也是八路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诞生地(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红军战士)参观单拐革命旧址后,欣然挥毫题词“清丰单拐、中原红都”。 1986年,清丰县建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并请在此居住一年之久的时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题写馆名“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大体分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平原分局旧址、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邓小平旧居、王宏坤旧居、杨勇旧居、北方局组织部旧居;冀鲁豫根据地抗战史绩、以及邓小平生平、边区百姓、将军、边区民俗、边区抗战胜利纪念品等8个专题展室。 1944年9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决定指挥部迁移,自山西省红庙村迁驻至清丰县单拐村,此后,开展了部队整训,春夏作战,大名县城战役,郭小砦战役,南乐战役,巩固水东、开辟水西根据地,鲁西南讨顽战役,开展大反攻、扩大解放区等战斗战役。并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上作了大量工作。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治委员黄敬,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曹礼怀,政治部主任朱光,都曾长期居住或暂住单拐村,领导东至鲁西,西至晋冀豫,南至水西,水东地区(今商水县、太康县一带),北至冀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及民主民生运动。至今,宋任穷旧居、杨勇旧居、王宏坤旧居保存完好,修葺一新。 1945年4月27日,邓小平第二次来到清丰,住在单拐村陈学修家中。在以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邓小平调查研究,心怀大局,了然于胸,运筹帷幄,指导了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军事、民主民生等重大决策。5月25日,时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与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和行署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在单拐村召开的万人庆祝大会,首先庆祝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接着,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分析了国际形势及当时我党的任务;平原分局宣传部长李菁玉宣读了分局党委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区宣传周的通知;北方局组织部长刘锡五宣读了向中共七大发出的贺电;最后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6月中旬,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告别驻单拐的党政军领导和单拐的父老乡亲,辗转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届一中全会。 1986年,单拐革命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旅游局纳入“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单拐冀鲁豫军区纪念馆被中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