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巴棚居民委员会 |
罗马字母拼写 |
Bāpéng Jūmínwěiyuánhu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扒棚生产大队、巴棚村民委员会 |
所在(跨)行政区 |
信阳市 新县 金兰山街道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清末,王姓人在距新集八里处搭草棚开店,故名八里棚。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扒”与“八”同音,更名为扒棚。1983年5月,因“巴”与“扒”同音,更名为巴棚。 |
地理实体概况 |
隶属于金兰山街道,位于金兰山街道南部。东与新集镇董店居民委员会为邻,东南与泗店乡范店居民委员会相邻,南与箭厂河乡杨冲、詹塆二个村民委员会相连,西南与箭厂河乡石岗村民委员会毗邻,西、北与白果树居民委员会接壤,东北与新集镇胜利、解放、艾洼三个居民委员会交界。居民委员会驻巴棚,距金兰山街道办事处10.05千米处。下设山石门南组、夏店北组等14个居民小组,有干部6人,辖有巴棚、金鸡岩、蚂蚁坳、裴河、邱楼、山石门、夏店、新庄、碾子冲、舒畈、长坳11个自然村和大路坪、巴棚一小区、巴棚二小区、巴棚三小区、巴棚四小区5个城镇居民点。辖区范围东起巴棚二小区,西至山石门,南起山石门,北至巴棚二小区。2014年末,总户数为973户,户籍总人口3386人,其中男性1930人,女性1456人;民族皆为汉族。居民多数不信教,少数信仰基督教。辖区总面积21.599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9311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6.6435平方千米。土壤有黄棕壤土、石质土、粗骨土、水稻土4大类型。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建筑业,经济来源以经商、出售农产品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特产有板栗。养殖业以饲养猪、鸡为主。2014年,农业总产值1264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158元。主要产业为农业。从事制茶手工业生产户数2户。经商户数2户,人数2人。主要驻区单位有金兰山街道中心学校、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石门保护站。主要山峰有一对包,流经河流有裴河、巴棚河,途经道路有吴家庄-黄谷畈公路(S213),居民住楼房户占总户数的10%。辖区内有小学1所,私人诊所2所,卫生室1个,水库2座,垃圾池8个。道路硬化率88%,自来水普及率85%,有线电视安装率36%。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鄂豫皖省苏石印科旧址。本地有“称伯父为‘大爷’并冠以排行”之习俗。邮政编码465550,电话区号0376,联系电话13937633959。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