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李楼村民委员会 |
罗马字母拼写 |
Lǐlóu Cūnmínwěiyuánhu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平顶山市 舞钢市 尚店镇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李楼村民委员会是负责李楼村务管理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 |
地理实体概况 |
李楼村民委员会位于尚店镇政府西2千米处,属尚店镇。东至后岗村民委员会,南至下安村民委员会,西至方城县,北至王店东村民委员会。辖李楼、小岗、东塔、西塔后、东塔后、竹园、劳庄、殷庄、曹庄9个自然村。总面积3.85平方千米,属平原区,地势较平坦,房屋结构为砖混结构。有455户居民,人口1938,男1016人,女922人,民族为汉族,村民姓氏以谭、高、冯、李姓居多。农业种植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来源以农业种植、外出务工、林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为主。西距S331省道1.9千米。长途电话区号是0375,联系电话是13303755668,邮政编码是462513。村内有李楼小学1所。界牌河自村南自西向东流过。在该村东塔后南500米山岗上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志公塔遗址。该遗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是周围地势最高之处,海拔141米。该塔为七级密檐式方形砖塔,高约20米,砖砌而成,最下层有塔心室一间,顶高2.5米,面积约5平方米,半圆拱形券门高2米,面南。二层以上均为实心,但各层均有假窗装饰。最上部为宝瓶状塔刹。高大雄伟、气势恢弘,方圆20里之内登高可望及。志公塔建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464—549年)南朝兰陵人,姓萧名衍,字叔达。公元501年称帝。当时该地有同泰寺和尚志公,曾救驾过梁王和爱妃吴妃。以寺为行宫暂居有功。梁武王大同四年(538年)志公和尚病死,梁武帝感其“忠义可嘉”,诏命在同泰寺北高岗上建七层浮图砖塔纪念他。1970年李楼大队建劳庄水库砌涵洞用砖,将其拆除。古砖长约50厘米、宽25厘米、厚6厘米,每块砖上刻有古体“大聖”二字。现仅存塔基。志公塔及同泰寺均有修复记载的石碑,石碑现存东塔后水井台阶上。另有残塔铭一方,现存舞阳县博物馆。2005年舞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