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西同古村民委员会 |
罗马字母拼写 |
Xītóngg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新乡市 凤泉区 潞王坟乡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定居,取名为尚同古,意为高尚的洪洞县人从古老的家乡迁居于此。中华民国末年因村庄发展成两个自然村,该村偏西,取名为西尚同古,解放后简化成西同古。 |
地理实体概况 |
西同古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潞王坟乡,地处乡辖区中部,村委会驻西同古村,距乡政府驻地4.3千米。东邻东同古,南邻东张门,西邻辉县市范屯,北邻王门。村域总面积为1.13平方千米,现有耕地1300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主要经济来源:务农、务工、养殖、土地租赁。人均年收入10000元。目前村两委共有6人在职,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533户,总人口2400人,其中男1223人,女1177人,均为汉族,村内姓氏以李姓、郭姓、苏姓居多。村内惠民、娱民设施齐全,建有健身器材小广场一处,自来水接通率100%,有线电视安装普及率100%。主要驻村单位有新乡市王姓微粉有限公司、凤泉区西同古小学、新乡市晨光建材有限公司等。
文化内涵:西同古民间习俗与凤泉区周边村落大致相同,在此择取几项喜庆习俗,做以简单描述。
吃喜面:旧时,家里生了男孩称为“大喜”,生了女孩称为“小喜”。婴儿出生3日,向岳父母及亲友报喜,通知吃喜面日期。9天时,娘家及亲友备礼,带些小孩的衣服、花布、首饰以及小米、红糖、鸡蛋等前来贺喜,并给婴儿“见面钱”。主家摆酒宴招待客人。席间,众客人吃面条少许,以应“吃喜面”之意。新中国成立后,吃喜面的习俗延续至今。而今,多在婴儿过九或满月时,亲戚朋友送礼祝贺。
贺新居:民间俗称“燎锅底”。搬迁新居,亲友置礼品祝贺乔迁之喜。兄弟分家,单立炉灶,亲友携带礼品或生活用具前来祝贺建立新业。主家备酒菜招待来宾,以示感谢。
上梁:建造新房上梁之日,贴对联、红笺、红方。中午时分,鸣放鞭炮,工匠师傅抱斗登上梁头,将斗中所盛“瓢梁糕(小馒头)”和糖果一把一把撒向围观的人,边撒边诵词,众人拾馒抢糖十分热闹。
主要交通:西同古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内有四纵两横主街道6条,村南水泥路,向东可达团结大道,向西接愚南线。村内南北向主路,南通宝山大道。
邮政编码:453011;长途区号:0373;联系电话:1365373690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