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西鲁堡村民委员会 |
罗马字母拼写 |
Xīlǔbǎo Cūnmínwěiyuánhu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新乡市 凤泉区 耿黄镇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村百官寺原存北齐天保九年(588)所造鲁思明造像碑,村域筑有城堡名鲁堡。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有鲁堡社、三鲁堡名。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谓东、西、南鲁堡。本村居西称西鲁堡,因常姓居多又称“常鲁堡”。 |
地理实体概况 |
西鲁堡村民委员会隶属于耿黄镇,地处镇辖区西南部,村委会驻西鲁堡村,距镇政府驻地3.4千米。东邻东鲁堡,南邻牧野区周村,西邻大块镇陈堡,北邻南张门。村域总面积为1.63平方千米,现有耕地2100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以及集中种植有机蔬菜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蔬菜、粮食作物,务工等,居民人均年收入13000元。目前村两委共有5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辖6个村民小组,共433户,总人口1950人,其中男985人,女965人,民族多为汉族。村内主要姓氏以朱姓、张姓、王姓、郭姓居多。村内惠民、娱民设施齐全,建有健身器材小广场一处,自来水接通率100%,有线电视安装普及率100%。主要驻村单位有新乡市清化混凝土有限公司、新乡市长兴油田助剂有限公司等。
文化内涵:2010年7月西鲁堡经调被列为凤泉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清朝末期经调传至此处,是一种以祭神劝善为目的的曲艺形式,表演方式为一领众和,一般不少于15人。其主要韵调有“七字韵”、“八字韵”、“十字韵”和悲喜调,配以乐器演奏,韵律优美动听。第三代传承人杨秀堂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多年演练、研究,创作出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霸王鞭》、《十大权》、《货郎下乡》等几十部作品。现经调这种曲艺形式,因种种原因,濒危情况甚是堪忧。
村内特色:2002年西鲁堡村委会在乡农技中心与区蔬菜办的协助下,引进山东大葱新品种,另由日本引进天寿洋葱,并聘请市农科所举办培训班,与蔬菜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后西鲁堡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成立了“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生产,提高了村民工业收入。现西鲁堡已然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
主要交通:目前村内有东西向主街3条,南北向主街2条,路面全部混凝土硬化。其中东西向主路,西可接卫鲁线。
邮政编码:453011;长途区号:0373;联系电话:0373-3987100。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