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尖山风景区
罗马字母拼写  Jiānshān Fēngjǐngqū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北召区、米村乡、米村区、米村公社、尖山人民公社、尖山乡、米村镇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新密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公元前205年汉代设县后,尖山属密县管辖。民国时期属密县北召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于米村乡、米村区、米村公社(其间,1957年9月成立尖山乡;1958年7月至1964年2月,撤销尖山乡,合并于米村乡,隶属于米村区)。1964年3月,成立尖山人民公社,在尖山村尖山门办公;1983年12月改为尖山乡;1984年11月,尖山乡人民政府迁入尖山村栗林,占地6.8亩。2002年2月,撤销尖山乡、米村镇,将良乡镇合并,成立尖山--米村筹建工作委员会。2003年3月定名为尖山乡,2005年6月,恢复尖山乡,米村镇原建制。2006年1月,撤销尖山乡,成立尖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代管制度,代管米村镇下辖的尖山、国公岭、神仙洞、钟沟、丁沟、五虎庙、下寺沟、巩密关、田种湾、楼院、沙古堆、牛心石等12个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地理实体概况 尖山风景区位于新密市区西北25千米处。代管区域面积东西长26千米,南北宽13千米,总面积57平方千米,土壤多为红黏土,山坡地为石碴土。总人口10100人,大多数为汉族(大部分是明末清初从陕西、荥阳等地迁移而来,主要的姓氏薛、王、慎、邢、赵、刘、朱、魏、樊、张、李、金、杨、丁等。与米村镇、牛店镇、唐庄乡、新中镇、环翠峪风景区毗邻。代管尖山、国公岭、神仙洞、钟沟、丁沟、五虎庙、下寺沟、巩密关、田种湾、楼院、沙古堆、牛心石等12个村民委员会。尖山风景区属于深山区,系嵩山东延余脉浮戏山系。尖山最高海拔1108.5米,最低海拔338米。主要的山峰有五指岭、国公岭、兰崖山、鸡冠山、马头山、小顶山、雁头岭、东双牛山和西双牛山等20多个,大小山头200多个,自然风光独特。尖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1.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750毫米左右。主要的农业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红薯等,还有蔬菜、密二花灯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养猪、鸡为主。工业以耐火材料为主。有尖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卫生院1所等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新密魏长城;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皮定均抗日工作旧址、位于国公岭村的上香峪寺造像佛龛;新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密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上香峪寺、位于下寺沟村的中香峪寺、小顶山寨、始祖庙、伏羲大峡谷、三泉湖景区、红石林景区、幽兰湾景区、神仙洞森林公园等遗址遗存和风景区。有非物质文化遗址吹歌、秧歌、舞狮、旱船等。名品特产有尖山石磨面、金银花等。著名的人物有王青宣、慎玉明、王天德、赵静等。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蔬菜等。联系电话是0371-86555227,邮政编码是452394。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