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叶县国营农场
罗马字母拼写  Yè Xiàn Guóyíng Nóngchá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平顶山市  叶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1951年春建场,始称“地方国营叶县农场”。 1968年改农场为“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 1971年改“共大”为“地方国营叶县良种繁育场”。 1973年8月,又改繁育场为“共大”。 1976年6月,复改“共大”为“叶县原种场”,即叶县国营农场,沿用至今。
地理实体概况 场址在县城南1.5千米处(今化工厂北院),后迁西南黄营坡。1951年春建场,始称“地方国营叶县农场”。时有土地0.22平方千米,职工20人,房35间,马拉收割机1台,胶轮马车1辆、牛车1辆。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的生产。 1966年扩场,土地增至1.34平方千米,职工155人,增置东方红拖拉机、手扶拖拉机、C45型拖拉机各1台,拖拉收割机1部,建房55间。 1968年改农场为“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土地增加到4.67平方千米,师生员工2000人,师生自己劳动,收获自用。 1971年改“共大”为“地方国营叶县良种繁育场”,有土地2平方千米,职工100余人。 1973年8月,又改繁育场为“共大”,有土地3.67平方千米,师生员工2000多人。 1976年6月,复改“共大”为“叶县原种场”,有土地1.39平方千米,职工200多人。当年小麦亩产227.5公斤,总产25万公斤。 1982年原种场有土地1.39平方千米。其中果园(主要是苹果)0.31平方千米,耕地1193亩,职工210人,住房5124平方米。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大型拖拉机5台(276千瓦),汽车1辆,拖拉收割机2部,车床9台,电焊机2部,水利电灌站3处,机井4眼,灌溉面积500亩。场内有酒厂、面粉加工厂、罐头厂。固定资产785757元,流动资金20万元,年总收入27.2万元。支出26.6万元。 2001年,原种场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统一核算、分散管理的体制,全场农业机械、运输机械、灌溉设施由职工承包管理。主要经营项目有:繁育和销售小麦、玉米、大豆良种,开展日光温室蔬菜、食用菌、绿化苗木生产,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引进试验示范荃韭菜及广东甘蔗等。此外,还开展游泳、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业务。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