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叶县国营林场 |
罗马字母拼写 |
Yè Xiàn Guóyíng Línchǎ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平顶山市 叶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1956年,县将夏李区五间房乡、下马庄乡、府君庙乡、油坊头乡一部分山坡辟为国营林场,规划总面积30515亩。划分为两大林区:青山林区和大观世脑林区。
1957年省林业厅派林业勘测队,作出营林设计方案。
1958年省林业厅批准正式建场,命名为“国营叶县林场”。场部设在后董村,借民房16间,征购后董村苗圃205.5亩,后场部移驻苗圃。
1960年,由县配职工36人,拨款6万元,造林2500亩。
1965年到1982年林地面积发展到25920亩。其中用材林25300亩,薪炭林360亩,立木蓄积量9880立方米,林木覆盖率79%。
1979年开始施行林木间伐。林场一直沿用至今。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夏李乡后董村西。东距夏李乡人民政府3.4千米,东北距叶县人民政府19.6千米。1956年,县将夏李区五间房乡、下马庄乡、府君庙乡、油坊头乡一部分山坡辟为国营林场,规划总面积20.36平方千米。划分为两大林区:青山林区和大观世脑林区。
1957年省林业厅派林业勘测队,作出营林设计方案。
1958年省林业厅批准正式建场,命名为“国营叶县林场”。场部设在后董村,借民房16间,征购后董村苗圃0.14平方千米,后场部移驻苗圃。
1960年,由县配职工36人,拨款6万元,造林1.67平方千米。
1965年造林成活面积2.17平方千米。
1976年林地面积达到14.65平方千米,林木总数400余万株,立木蓄积量24697立方米,林木覆盖率66.68%,年生长量5261立方米。
1982年林地面积发展到17.3平方千米。
其中用材林16.88平方千米,薪炭林0.24平方千米,立木蓄积量9880立方米。林木覆盖率79%。累计林业育苗面积6.2平方千米,出圃苗木2700万株。国营叶县林场,原有残林杂木2.67平方千米。其余全系荒山和荒山裸露岩石。经过28年造林、封山育林、林分改造等,现已基本实现荒山绿化,大部分已成林成材。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