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Púyáng Shì Chéngxiāngyītǐhuà Shìfàn Q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濮阳市 华龙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2012年5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通过《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7月30日省委常委会议通过该方案,8月濮阳新区成立。2013年2月26日,濮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开州街道整建制移交新区代管,胡村乡孔村、后范庄、班家、店当、杨庄、顺河6个行政村并入开州街道移交新区。是年12月,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濮阳新区更名为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
地理实体概况 |
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名濮阳新区,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千米,东起文明路、西到大广高速、南到绿城路、北起濮范高速。主要涉及清丰县的马庄桥镇、固城乡、柳格镇和开发区的胡村乡以及华龙区的孟轲乡、岳村乡,覆盖1县3区7个乡镇(办)90个村庄约26万人,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非行政区,隶属于濮阳市委、市政府,下辖开州街道一个乡级行政辖区,14个行政村,2个自管社区居委会,人口约4.07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等少数民族。示范区驻地位于市政府西北约5千米,濮阳市卫都大道与开州路交叉口西南角处。2012年以来,示范区先行启动了40平方千米的起步区建设。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确定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各类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总体格局。一是信息服务业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了大数据智慧生态园项目,包括大数据智慧研发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商务服务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规划面积600亩,总投资50亿元。二是现代服务业快速聚集,围绕总部经济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科技创新外包服务、文化创业产业、会展经济等溜达发展领域。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24.1亿元,累计融资约126亿元。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亿元,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9.06亿元。完成征地29000多亩、拆迁3200多户,迁改各类管线34条,建成投用28条道路57千米、桥梁10座1028延长米;10个村庄的整合改造项目全面开工,教育园区5所学校已有近三万名学生就读,市委党校、市民活动中心等89个项目正在快速推进。起步区累计开工项目达到240多个,目前已具备了城市功能和产业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