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城阳城址保护区
罗马字母拼写  Chéngyángchéngzhǐ Bǎohùqū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信阳市  平桥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民国属信阳县,解放后属信阳县长台关乡;2001年6月城阳城址(楚王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平桥区人民政府以长台关乡王厂、邱庄、马营、苏楼村地域,成立城阳城址保护区。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信阳市城区北25千米处,东与胡店乡隔河相望,南、西与长台关乡毗连,北与明港镇接壤。下辖王厂、邱庄、马营、苏楼四个村委会,共64个村民组。总人口1.03万人 ,总面积25平方千米,民族以汉族为主。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文物保护面积12平方千米,重点文物保护面积6平方千米,京港澳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转107国道可达,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该城始建于春秋,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顷襄王逃至城阳,把这作为临时国都,“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秦汉魏晋时为城阳县、郡,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隋唐以后逐渐废弃,前后计1000多年。城阳城址包括内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在这里出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1970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郭沫若、顾铁符、黄盛璋等都研究过城阳城址及其墓葬,并发表过学术论文。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开发,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 保护区设有中共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委员会、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政府、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人民武装部,并成立有专职文物保护的城阳城址文物保护派出所。下设二级机构有文物执法大队、党政办、计生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会计工作站、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民政所、综治工作中心、群众工作站、统计工作站等。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