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潢川县产业集聚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Huángchuān Xiàn Chǎnyèjíjùq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信阳市 潢川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2006年建成成立至今。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潢川县工业大道南侧。占地面积总面积16.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达8. 25平方千米,是全省首批25个“河南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6个“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政策扶持;成立了专业化的投融资公司,积极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机构,成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办公室,企业服务“零阻碍”办公室,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建立“零阻碍”通道。位于县城的西部,规划,东到京九铁路8千米,北至宁西铁路3千米,312、106国道贯穿全境,西至大广、沪陕高速3千米,区内有京九、乌沪两条光缆和西气东输支线,区位、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主导产业是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生化药物医疗器械制造业。现已入驻企业101个,2014年新征土地25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32.9万平方米。产业集聚区发展已经呈现出六个鲜明特点:
一是“专”。始终围绕食品工业和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产业来发展壮大,通过上项目、引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形成了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粮油加工、茶产业、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五大板块。
二是“大”。基础设施投入大,2014年完成投资16.56亿元,形成了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道路交通体系。在建项目规模大,启动了华英工业园、康缘食品园、纺织工业园、中川水产园、甾体科技园、圣光医药孵化园等六大“园中园”建设,总投资近150亿元。投产企业效益大,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9家,超10亿元的有2家,华英集团2014年完成产值近100亿元。
三是“高”。一方面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区内有3家国家级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华英集团成立了国家级水禽试验站、组建了中英鸭业研究所。另一方面外向度高,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23家,出口产品有六大类数百种,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华英集团代表全省迎接欧盟出口注册检查,名列全国第一,一次迎检就取得了禽肉出品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四是“长”。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上,如鸭产业,从种鸭孵化开始,延展到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制品、饲料生产、羽绒加工等,共聚集22家相关企业,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业链。另外,传统粮食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加快扩张,勃发了新生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新规模。纺织服装加工业逐步壮大,整合了新优势。形成了主导产业链不断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活”。融资平台很活跃,为集聚区建设引来了资金。现产业集聚区内有三大融资平台,分别是县发展投资公司、县信和担保有限公司和县兴产建设投资公司,总资本金已达2.2亿元。2014年共融资近5亿元,解决了主导产业链企业建设、生产资金难题。运用政策很灵活,为集聚区建设储备了土地7000余亩,为大建设拓展了空间。
六是“优”。务实重干促进企业、项目快速落地,落实“六到场”工作法,整合优势力量,细化责任,推行“一线办公”。集思广益促进了产城互动和融合,集聚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平方米,引进各类专业市场、物流中心5个,在集聚区相邻东侧规划建设了5平方千米的全县商务中心已经启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聚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省食品工业重点园区和中原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生化医药制造业。近年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开拓奋进,加快企业汇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综合服务,初步实现“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集聚区建设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全长6.4千米工业大道、全长2.5千米的中轴大道全线贯通,“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启动了污水处理工程,食品安全检测线建设。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筹备、信息咨询、行政服务、研发设计、税费金融、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