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魏长城 |
罗马字母拼写 |
Wèi Chángché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密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1987年由密县文化局统一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在新密市区西北米村镇境内。距新密市政府10.2千米。总面积20000000.00平方米,公元前358年,魏国为防御西邻秦国的侵略而筑之,秦统一后,这条长城被废弃。由今黄河北岸的原阳县经郑州东部圃田泽西边,折向西南行,经现在的新郑市的华阳寨,沿着荥阳市、新密市两市交界上的山岭蜿蜒西南行,经荥阳进入密县。全长100多千米。现存遗址从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的香炉山东坡进入新密市境内,跨越香炉山、腊烛山、花孤堆、沙岗、五岭等五个山头,南到茶庵村北止,新密市段长5.8千米,现存城墙2081米。城墙为青石垒成,遗址暴露地面。最高2.5米,最低0.82米,墙基宽2.2--2.6米。北侧有烽火台基一座,基宽4.4米,长4.4米,高1米,并有清咸丰年间修的两座寨堡和一座炮楼。《后汉书·郡国志》载:“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水经注·阴沟水注》:“右渎东南经阳武城北,东南绝长城;经安亭北,又东北会左渎,左渎又东绝长城。”《水经注·渠水注》又说:“圃田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水经注·济水注》又着重指出:“按《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公元前359年)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淮南子·说林篇》说:“秦通崤塞而魏筑也。”高注:“魏徙都大梁,闻秦通治崤关,知欲来东兼之,故西筑城设守备也。”即此。也有专家认为,此长城为春秋、战国时郑国、韩国为防外乱,在边界修筑的长城,称郑韩长城。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新密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管理,联系地址是新密市西北米村镇,联系电话是0371-69822446,位于Y020巩米线西侧。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