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吕公著墓 |
罗马字母拼写 |
Lǚgōngzhù Mù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郑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此处是北宋时期吕公著的墓地,故命名此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吕公著墓位于新郑市郭店镇武岗村南。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2001年,新郑市人民政府为吕公著墓划定保护范围:东西96米,以墓冢东边沿向东40米,以墓冢西边沿向西40米;南北81米,以墓冢南边沿向南40米,以墓冢北边沿向北21米至水渠。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四周各扩20米。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吕公著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新法而出任颍州知州,后召入朝,历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临朝,吕公著获召入朝,首上十事疏,以“学”为重。同年,拜尚书右丞。元祐元年(1086年),拜门下侍郞,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变熙宁新法。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独自当政。元祐三年(1088年),吕公著恳辞相位,升任司空、平章军国重事,时人称吕氏之荣。元祐四年(1089年),吕公著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哲宗亲临致祭,赠太师、申国公,谥正献,哲宗亲题其碑首为“纯诚厚德”。后屡遭贬夺,并入“元祐党人”籍,宋高宗绍兴年间,获封还全部赠谥。1982年,新郑市将其列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邮政编码是451192,管理单位是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联系电话是0371-6990111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