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李诫墓 |
罗马字母拼写 |
Lǐjiè Mù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郑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李诫墓是北宋建筑学家李诫之墓,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李诫墓位于新郑市西北,地址在位于新郑市北龙湖镇于寨村西0.2千米处。李诫墓,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墓冢高2米,周长约40米,2003年恢复原墓冢,在墓冢前10米修建一座仿宋木结构纪念亭,在亭子中央立纪念碑一座,石碑总高3.3米,宽厚均为1.32米,石碑正面上方阴刻李诫画像,碑首长宽均为1.67米,高0.826米,结构为仿宋建筑斗拱屋顶。李诫(?~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人,大观四年(1110年)二月卒。他生活于北宋晚期,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学家。官至通直郎,曾任主管营造工作的将作少监和将作监。工篆、籀,善画,藏书数万卷,手抄数十卷,一生著作很多,著有《续山海经》、《古篆说文》、《续同姓名录》、《琵琶录》、《马经》、《六博经》。并奉敕撰写《营造法式》,该书是我国流传下来有关古代建筑最详尽、最全面的一部巨著,成为北宋以后历代的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共34卷,分为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4大部分,另有《目录看详》2卷。在名例部分中,对建筑方面的通用名词做了诠释;在制度部分中,列举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种制度,说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应由哪个工种来做、各作的操作先后顺序以及通用的装饰图样等;在功限、料例部分中,分别指出各种工程相应需要的人工数和材料数量,并根据我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特点,对斗拱、梁架两部分详尽叙述;在图样部分中,用了6卷的篇幅,绘出各种门窗图案、彩画画稿。李诫于绍圣四年(1097年)奉旨重新编修《营造法式》,考究皇史群书,勒令匠人逐一讲说,比较诸作利善,几经改编,历经30多年,到元符三年(1100年)方定稿。全书357篇3555条中就有308篇3272条是根据工匠们的实际经验编写而成。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将此书颁发全国施行。2001年11月12日,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邮政编码是451191,管理单位是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联系电话是0371-6990111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