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法王寺景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Fǎwáng Sì Jǐngq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登封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法王寺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法王寺景区位于登封市区北2千米处,嵩山太室山南麓,占地面积1.380000平方千米。寺周群山环拱,峰峦叠翠,溪水长流,古柏、丛林、群峰、宝塔构成了秀美靓丽的自然景观,有“嵩山第一胜地”之美誉。 该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历史上曾多次更改,但每次更改都是经过帝王亲赐。魏明帝青龙二年更名护国寺;晋惠帝永康元年在寺左建法华寺;隋文帝仁寿二年更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三年更名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更名御容寺,代宗大历年复名法王寺,五代后唐分为五院,沿用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旧名。宋仁宗时又将五院合而为一,赐名“嵩山大法王寺。” 法王寺占地约13800平方千米,七进院落。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宏伟,特别寺内两株千年树龄的古银杏在冬春、秋夜之时,微风吹来,咚咚的木鱼之声及朗朗的诵经声不绝于耳,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香客留恋往返,实为天下一奇。站在法王寺月台东望,两座山峰,嶙峋崛突,相峙相应,形状如门,人们称之为“嵩门”,每到中秋佳节之夜,一轮银盘的皎月,从半圆形的门洞中徐徐升起,不偏不倚,月满嵩门,好似玉镜嵌于架中,世称此景为“嵩门待月”,此景是嵩山古八景之一,中原地区著名旅游胜地之一。同时,在法王寺周围有几座保存完好的佛塔,峻峭秀丽,雄伟壮观,工艺精湛,在学术和建筑艺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