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袁村遗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Yuáncūn Yí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登封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袁村遗址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商代三种文化遗存,因位于东华镇袁村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袁村遗址位于东华镇袁村东100米的颍河北岸的台地上。遗址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商代三种文化遗存。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为120000.00平方米。文化层均厚2-3米,有的文化层深达5米。其主要遗存如下:遗迹中房基多暴露于北侧断崖上,建造方法、形制及规模与颍阳遗址中层的房基相似。灰坑数量较多,集中于遗址北侧及西侧崖壁上。均为袋状坑。在西侧砖场取土坑的崖壁上发现一座残陶窑。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墓,内埋葬成年人,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瓮棺葬多发现于西侧砖厂取土的崖壁上,北侧断崖上也有发现。葬具有小口尖底瓶、缸、罐,还有盆、钵、鼎和器盖等。其中小口尖底瓶多和钵、器盖组合,缸则与盆、盆形鼎组合,另有较多的夹砂罐、鼎、缸等单件器物作葬具。遗物中的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石球等。陶器大多数为陶器残片,也有能够复原的。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较少。泥质红陶多经磨制并施有红色陶衣,夹砂褐陶则有少部分陶胎中羼有蚌末和石英砂料。陶器多素面,纹饰有浅纹、弦纹、附加堆纹以及彩陶等。彩陶可分为白衣彩陶和红衣彩陶。陶器烧造火候较髙,陶衣和彩绘附着牢固,极少见脱落现象。可分辨出器形的有鼎、缸形鼎、罐、盆、钵、碗、小口尖底瓶、缸、瓮、器盖、器座等。
管理单位:登封市文物局,联系电话:0371-62872569。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