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荆轲塚
罗马字母拼写  Jīngkē Zhǒ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鹤壁市  淇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历史人物而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朝歌街道南关村学校西南部,朝歌街道政府驻地南3千米处,属朝歌街道。三面环耕地,东至村道。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保护级别为县级。由淇县文物管理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朝歌街道上街路176号,联系电话0392-7225239。纪念人物介绍或事件介绍:荆轲墓据明·嘉靖《淇县志》载:“荆轲旧居在县境,战国时刺客常居于此”。旦南三里许之南堂(即观音堂)庙壁上嵌以石碑,仅记“荆轲墓在庙南”一语。《辞海》云:“荆轲战国末年刺客,卫国(淇县)人。卫人叫他庆卿,燕人叫他荆卿,亦称荆叔。燕太子丹尊其为上卿,派他去刺秦王(秦始皇)”.燕王喜二十八年,他带着秦逃将樊于期的头和夹匕首的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作为进贡之礼。“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当时卫人重义气,暗收其尸葬于今南堂庙后、折胫河北岸之间,其墓为一大冢,称为荆轲冢。民国18年(公元1939年),淇县师范校长李道三曾盗其墓,获一古剑,剑长3尺,颇犀利。1984年,其冢尚存,高2丈许,占地9平方丈。淇地人民敬重荆轲,费劲周折找回荆轲曾佩过古剑,在离朝歌不远的城南建造墓冢,春秋祭祀。于1985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被鹤壁市旅游局批为国家AA级风景区。主要建筑物、景点介绍:荆轲墓原为圆形,直径40米,高60米,地下有墓道,有三通的三个墓室,全部由长条组成。有南关村道通与此。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