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杨晋庄墓地 |
罗马字母拼写 |
Yángjìnzhuāng Mùd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鹤壁市 淇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所在地理位置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高村镇杨晋庄村村西地。地处淇河南岸二级台地,海拔122 米,南依浮山,东北与著名的辛村卫国贵族墓地隔河相望,两地直线距离约1.3千米。三面环耕地,南至村道。由淇县文物旅游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淇县朝歌镇西街村。联系电话 0392-7225239。1979年4月3日发现,1984年12月5日复查。文化层厚0.8米至2米,含龙山、商代两时期文化。龙山文化遗物有陶片、残石器、兽骨等。陶器有鬲、鼎、罐、甗等;以方格纹为主,另有篮纹、附加堆纹等;多为灰陶,黑、棕榈少许。商代文化遗物有灰陶盆、碗、罐,以细绳纹为主,也有素面,均为轮制。2016 年3月至10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淇县文物旅游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考古勘探,该墓地东西宽190 米,南北长150 米,面积约3 万平方米。一条东西向小路与民主渠将墓地分为南北两部分,本次发掘位于墓地北半部,已发掘面积5000 平方米,共清理西周时期中小型墓224 座、马坑5 座、房址1 座,出土各类随葬品近400 件。根据随葬器物特征,墓地的使用年代最早为西周早期偏早,一直延续到西周中期,所出器物多与淇河北岸的辛村墓地相同;该墓地墓葬形制普遍较小,墓主以中下层平民为主,墓葬无打破关系,应该是经过严格规划的一处“邦墓地”;墓葬大小有别,随葬品也有差异,或有马坑,墓地内部也存在等级差异;墓葬头向、腰坑等相关葬俗,揭示了该墓地族群的多元性,但从陶器的鬲罐组合来看,应当是以周人为主体的墓地。1979年12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