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头畛地遗址
罗马字母拼写  Tóuzhěndì Yízhǐ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鹤壁市  淇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所在地理位置而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高村镇高村东北部,高村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处,属高村镇。三面环耕地,西至民居。长320米,宽180米,占地面积12300平方米。由淇县文物管理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朝歌街道上街路176号,联系电话0392-7225239。纪念人物或事件介绍:头畛地遗址在高村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处,高出周围地面4米,东西宽155米,南北长200米,文化层厚0.8至1.8米,含仰韶、龙山(二里头类型)、商、西周四个时期的化堆积。南、东两侧断崖上可看到文化层和灰坑,发现有石凿、石斧、石磨、石刀及大量陶片。陶片以夹沙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绳纹、方格纹居多,兼有篮纹和附加堆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市文物部门认为,此处文化类型多,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遗址。在遗址南部发掘灰坑,处于商文化下层、龙山文化上层,这之间为夏文化。证明物为陶三足盘、带扳鬲,可见夏文化在龙山之后。该遗址于1979年发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高村村道通于此。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