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头畛地遗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Tóuzhěndì Yí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鹤壁市 淇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所在地理位置而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高村镇高村东北部,高村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处,属高村镇。三面环耕地,西至民居。长320米,宽180米,占地面积12300平方米。由淇县文物管理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朝歌街道上街路176号,联系电话0392-7225239。纪念人物或事件介绍:头畛地遗址在高村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处,高出周围地面4米,东西宽155米,南北长200米,文化层厚0.8至1.8米,含仰韶、龙山(二里头类型)、商、西周四个时期的化堆积。南、东两侧断崖上可看到文化层和灰坑,发现有石凿、石斧、石磨、石刀及大量陶片。陶片以夹沙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绳纹、方格纹居多,兼有篮纹和附加堆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市文物部门认为,此处文化类型多,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遗址。在遗址南部发掘灰坑,处于商文化下层、龙山文化上层,这之间为夏文化。证明物为陶三足盘、带扳鬲,可见夏文化在龙山之后。该遗址于1979年发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高村村道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