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高村文化古迹
罗马字母拼写  Gāocūn Wénhuà Gǔjì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鹤壁市  淇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所在地理位置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高村镇中部,高村镇政府驻地0.5千米处,属高村镇。三面环民居,南至村道。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是淇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高村村民委员会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鹤壁市淇县高村镇高村,联系电话13839203591。纪念人物或事件介绍:高村古称淇水关、高村桥,是一个有三千年历史的古村寨。商朝时,高村称淇水关。该关平地起岗,九龙聚首,扼京都朝歌水陆交通之咽喉,殷纣王派大将黄飞虎在此镇守,并在寨中高筑墙,广集粮,在寨子四面建有巍峨的寨门。寨内河流纵横,间有大小石桥几十座,跑马走车如履平川。淇水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有一年淇水泛滥,一真人预言要淹死两万人。大水过后,朝廷派员来核查,见这一带村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丝毫未见家家挂孝、户户啼哭的场面,大为诧异,即问死伤百姓的数目。当得知只淹死两个人时,该官员更加不解,又问淹死两人的姓氏,答曰姓万。两个姓万的可不就是两万人。村民在佩服真人神算的同时,更感激这片高地救了自己,于是将该关更名为高村桥。后来逐步简化,成为今天的高村。而今,高村村人口2400人,其中,男性村民姓氏多达36个,相传为当年发大水时附近百姓聚集避难所致。漫步高村街头,古城墙、古寨门的踪迹依稀可见,古迹名胜历历在目。有高村村道通于此。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