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青岩绝石窟
罗马字母拼写  Qīngyánjué Shíkū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青岩石窟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鹤壁市  淇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所在地理位置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淇县庙口镇贺家村西青岩山上,属庙口镇。占地面积60平方米。保护级别为省级。由淇县文物管理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朝歌街道上街路176号,联系电话0392-7225239。主要建筑物、景点介绍:该石窟窟门向东,高1.87米,宽1.32米。窟内平面近方形,穹隆顶,面阔3.15米,进深3.80米,高2.77米。南北两侧及内壁下部凿有石台(神坛)。后壁中部雕释迦说法像,像高1.1米,头及手均残,削肩,袒胸,内着僧祗支,外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在低束腰莲花座上,后有“压地隐起”的圆顶光及椭圆形火焰纹背光。四壁雕有多层横向排列的小佛龛,每龛佛像姿态相同,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双手下垂掌心向上作禅定印。除少部分残损外,大都完好。这些小龛比例适宜,雕刻精细,表面涂有蓝、朱、石绿等色彩。本尊前边有一石供案,石案外面阴线刻有麟、狮、天马、龙及缭绕的云纹等,案侧刻有明“弘治七年”的题款。石窟左侧15米处的崖壁上镌有“通利军青石匠李亮全绍圣元年”十三字。其下立有一通清嘉庆四年《重修千佛洞碑记》。该石窟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建造。其造像完全使用“剔地起凸”的漫圆刀法雕刻,线条柔和,衣纹简略,两肩瘦削,莲座低矮,莲瓣肥厚,背光已从唐代的莲瓣形演化为椭圆形。它为研究北宋时期的石窟雕造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王洞村道通于此。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