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黄洞窑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Huángdòng Yáo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鹤壁市 淇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所在地理位置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黄洞乡黄洞村东,属黄洞乡。窑址分布在二层台地上,东西长150米,南北宽35米。由淇县文物管理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朝歌街道上街路176号,联系电话0392-7225239。主要建筑物、景点介绍:1975年出土一件深兰色釉罐,釉面有免丝纹和结晶变化。地下有瓷片、窑具、碗、盘坯的堆积物厚1.3米,地面亦有零星瓷片。器物造型以碗、盘为主,罐、钵稍次。胎骨有灰、土黄二色,质地稀松,釉有深兰、浅兰、天青、灰青、灰绿色,晶莹透亮,施釉不到底,罐、钵内心无釉,釉质乳浊,玻璃珠垂釉不甚明显,釉面有沙眼,碗、盘内心有支烧痕。窑具有平、尖底匣体,可大小、深浅多种,支烧工具有圆而薄的粗质垫饼等。据此资料,该窑属元代瓷窑址、清文献记载淇县产青瓷。北京故宫博物院于80年代对窑址进行了调查,于黄洞乡3处窑址采集的标本绝大多数为钧窑系器物,兼有少量出釉器。西渔泉窑址采集到钧釉碗、碟、有天蓝、深蓝等不同色调,器内外施釉,外釉至腹部以下,圈足露胎处较粗糙。小碟口沿多外折,釉色泛黄,是与盖碗配套使用的。前嘴西坡与黄洞村窑亦出土钧釉碗、罐、缸等器物。大件器物胎较为厚重,少量的饰红斑。还采集到素烧坯,说明器物是二次烧成的。从上述标本分析,碗为元代典型造型,釉色、胎质与河南钧窑系器物有共同点。有黄洞村道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