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 |
罗马字母拼写 |
Báiyúnsì Guójiā Sēnlín Gōngyuá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新乡市 辉县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白云寺坐落于此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辉县市区西部,坐落于薄壁镇,距市政府驻地30千米。经营面积25.91平方千米,游客最大承载量10万/日。
以山为载体、融入道教文化的一个旅游胜地。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白云山南与隆德十八盘、天爷顶相通,东与泾源相连,直达平凉。白云寺是历史年代久远的道教石窟寺庙建筑群,相传是道教神仙广成子未到崆峒山之前修炼的地方,世人流传有“先有白云寺,后有崆峒山”之说。从白云寺遗碑碑文看,清康熙10年(1671年)秋天就重修过白云寺;道光20年(1840年)也有修缮的碑文记载。在建筑上,白云寺依山而建,与传统的道观设置相同,只是大部分道观、寺庙依山开凿石窟,殿堂简陋,与山西的悬空寺一样险要,白云山上的苍松翠柏将整个建筑遮掩着,涧壑流水,林木葱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是白云寺的真实写照。
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 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大禅师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为一石雕喇嘛塔,五层,高4.9米,是开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师的迁化灵塔。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稀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位于白云寺门前,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来,虽几经战火劫难仍巍然屹立。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白云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有村村通公路于景区南接306省道,距离4千米。
管理单位:辉县市旅游管理局。联系地址:苏门大道与229省道交叉口。联系电话:0373-6291669。邮政编码:453600。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