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老君台 |
罗马字母拼写 |
Lǎojūn Tái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升仙台 |
所在(跨)行政区 |
周口市 鹿邑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名老君台。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真源街道紫气大道中段,老君台是明道宫的主体建筑.明道宫始名紫极宮,又称太清坛。宋大中祥符六年改名明道宫。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观复亭、澄清亭.文昌阁,迎喜阁等建筑鳞次栉比。因年久失修,加之兵乱.颓圯殆尽,今仅存老君台、大殿.十三株古柏.牌坊及历代碑刻,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台始名升仙台.又称“拜仙台”,约建于魏晋时期。唐代进行修复,宋大中祥符六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更名为老君台.是老子得道成仙飞升之台,老子晚年辞官,同故里治学讲道,得道成仙,飞升33层青天,后人在此建高台祭拜。老君台台高13米,上面积765平方米,由24个平面围成一柱型高台,底面积略长。周围今 用大砖堆砌,内实为士,上立垛口女墻,形如城垣。台二有正殿3间,东西有正殿各3间,山门一 座,殿前古柏13棵,山门下有石阶33級,以应老子飞升33层青天之说。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