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荆浩墓 |
罗马字母拼写 |
Jīnghào Mù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源自山水画家荆浩葬此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荆浩墓位于济源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谷堆头村东南150米处。冢高3米,周长15米,墓前之碑为济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宽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宗师荆浩之墓”,后为《重修荆浩墓记》,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头,其冢本屹然特立,杂树环耸……惜坏于动乱之年,垄前旧有石碑,供桌,早经毁弃,幸遗基尚存。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艺术,倍思前贤之功,故拨款重修其墓,以彰世人,以励来者。”人物介绍:荆浩,字浩然,河内沁水(今济源市东北)人,为我国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杰出的山水画家,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生卒年月不详。少时博通经史,善属文。后避乱世退藏不仕,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专力于山水画创作,悟古人画,采吴道子、项容二人之画特长,成一家之体,后凡作山水画者称以宗师,上接晋唐,下开五代画风。著作有《笔法记》等,核心是非得形似,必在画真。并立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为基本功开启后人,遂成法则。作品《匡庐图》称为神品,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他信息 :
管理单位济源文物局,联系电话0391-669209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