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薛子中烈士墓 |
罗马字母拼写 |
Xuēzǐzhōnglièshì Mù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人名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地理位置 :
位于克井镇北社村南。
基本属性 :
解放后,薛子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73年2月中共济源县委、县政府在克井乡北社村薛子中烈士墓地曾经立碑纪念。 1986年4月中共济源县委、县政府曾经在承留老鼠庄东张河南岸薛子中就义地立碑纪念。1995年3月克井镇党委、政府再次在克井镇北社村薛子中烈士墓地修建1亩5分地的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1995年4月中共济源市委、市政府与承留镇党委、政府再次在承留镇老鼠庄东张河南岸薛子中就义地修建烈士亭和纪念碑,表示纪念。
人物介绍 :
薛子中(1907-1937),原名薛作枢,克井镇北社村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洛阳中心县委工作员。
1930年5月,薛子中受中共洛阳中心县委的派遣,以国民党济源县党部主任委员的身份,回到济源,与党继新同志联系,进行革命活动。8月,中共济源县委成立,薛任宣传部长,不久便辞去国民党济源县党部主任委员职务,到县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32年2月,他任中共济源县委书记,与党继新一道将革命活动由学校发展到农村,先后建立了北社、勋掌、新庄、大河里党支部。
1932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指示济源县委组织武装起义。4月4日,薛子中召集60余人在北社原家大坟集中待命,因枪未运到,决定改期起义。次日,薛带两名同志亲赴西山调枪,并巧设“自缚运枪计”,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后与党继新带数十人,以运来的3枝步枪和大刀、长矛发动起义,于4月10日占据原大寨东侧的黄背坪,打响了豫晋边游击战的第一枪。1934年5月,他先后到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8省,寻找红军长征部队未果,后进行社会考察,并把旅途所见所闻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1936年8月,他的笔记汇集成《黔滇川旅行记》,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1935年11月,薛子中到达川康边境,仍未赶上红军而返豫。“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薛奔赴平、津前线,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少校秘书。“七·七”事变后,他按照党的指示,化名薛绍铭,以抗日督导员身份回到家乡,任济源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
1937年12月29日,薛子中等在大峪村被原先赞同抗日的李中兴(后被收买)部和反共红会头目李万超扣押。12月30日,薛子中等被押解下山。当押解到老鼠庄(今子中庄)对面河滩时,国民党济源县长杜光远派的刽子手已经赶到。除6个小孩幸免于难外,薛子中等29位抗日志士全部被害。
其他信息 :
管理单位济源市民政局,联系电话0391-6663328。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