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李家祠堂
罗马字母拼写  Lǐjiā Cítá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济源市  济源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李氏宗祠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李家祠堂位于济源市承留镇栲栳村西北隅,坐落在金山脚下,面商山,背太行,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保护级别为市级。该祠原有重檐大殿三间,门楼一座,屋面皆施铁甲脊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毁,仅存明清碑碣数通。2003年,李氏族人为传承先祖遗志,在原址稍北择地重建李家祠堂,收碑碣于其内,悬匾额于其上,依旧制曰:赦赐李公忠义祠。祠内现存明代忠义公李名累世三代神位碑、清乾隆输粟账本饥匾、清嘉庆李氏家谱碑和李氏分袂碑以及清道光重修奎光枋碣等碑碣、匾额,具有较高的价值。 人物或事件 :据李家祠内现存碑碣载:明代初年,李名偕兄弟七人,由山西洪洞县迁移济源,长兄李名居栲栳,余则分居济源休昌、码头、孟县东韩村、洛阳宜阳白杨镇等地。至此,家族繁衍,德被后世。相传当年七兄弟分家时,恐后之人不相认,曾分锅片为信,便后世连袂。明正统六年(1441年),岁荒,名子泰主账饥民,输粟八百石,皇封“义士”,配享忠义祠。泰弟睿因赐大学士,入国子监三代。泰子拱为明弘治己酉(1489年)中举人,举孝廉,历任山西晋府审理,因账饥功赫,御赐济源县城南建“奎光枋”一座,以示旌表。惜1958年被拆。清乾隆五十年(1790年),帝闻其义举,又赐输粟账饥四字,以旌后世。后乡人制匾额悬于祠上,今犹存。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