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原城遗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Yuánchéng Yí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庙街遗址 |
曾用名 |
原乡、原村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所处地理位置及所属类别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济源市城区西北部2千米许,庙街村西至火车站一带。该遗址1978年发掘,呈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文化层深1-3米,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耕作扰乱层,泥质灰陶居多。形器有鬲、碗、豆、盘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瓦当等。石器均为磨制,有刮削器、石斧、石镰、石箭头、石球等。骨器有锯齿镰、蚌镰、尖状器等。分属龙山文化至汉代多个时期。第二层为战国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形器,有 瓮、盆、豆、纺轮、陶片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石铲、石戈、石箭头、骨箭头等。第三层为商周文化层。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并存。形器有鼎、鬲、豆、瓮、罐、盆、杯等。纹饰以绳纹居多,刻画纹、方格纹次之。石器有刀、镰、箭头。骨器有铲、锯、箭头等。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距今约四千年。出土物有盆、鼎、壶、甑、豆、碗、环、瓮等陶器。尖状器有刀、锯、镰等石器和铲、镰、箭头等骨器。另外还有夏文化罕见的卜骨、陶祖。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四千年前济源一带农业已进入农耕阶段,普遍使用石刀、石镰、蚌刀等收割工具:陶器制作普遍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质地坚硬耐用;箭除了狩猎之用外,主要用于战争;卜骨的出土,表明那时已出现了专职巫师,属于贵族阶层。原城遗址是济源唯一有史书记载且有文化遗存的夏代都城遗址。管理单位为济源市文物局,联系地址济水街道钟楼街87号,联系电话0391-6662909。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