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山海默穆都哈墓 |
罗马字母拼写 |
Shānhǎimòmùdōuhāmù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巴巴墓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二七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2012年由二七区人民政府公布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解放路街道南部3千米处,东郑州第二中医院、西华润华润万象城、南汇港新城、北解放路。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郑州“巴巴墓”是中国现存的回族古墓之一。它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中心的解放路52号院内,与“二七”广场及火车站毗邻。墓内安葬着阿拉伯友人穆斯林先贤默穆都哈,由于他具有高深的宗教修养,被尊为“巴巴”,其坟墓敬称为“巴巴墓”。目前为二七区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墓是郑州北大清真寺现存重要古迹之一,郑州地区有不少关于巴巴墓和先贤默穆都哈的传说,这些传说和有关文字资料,对研究中原伊斯兰文化和历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保护级别为区级。因仰慕真人,回族群众也相继在墓地周围埋葬故人,这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回民义地-郑州老坟岗。但历史变迁,几经战乱,“巴巴墓”及其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党和政府积极落实民族及宗教政策,老坟岗得以重生,巴巴墓重新修建,完善保存。据传,默穆都哈于明朝年间来到郑州城内清真寺(现称郑州北大清真寺),宣传伊新兰教义,他知识渊博、品行圣洁、道德高尚,深受群众敬仰,尊其为“筛海卧力”。默穆都哈反对用暴力解决民族纠纷,主张各民族加强团结,消除隔阂,和睦相处,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到中国,架起一座中阿交流的桥梁,促使中阿人民之间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他毕生致力于伊斯兰事业,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并立嘱把自己的遗体埋葬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人们给他建亭立碑,以示纪念,伊斯兰重大节日回族群众都来墓地缅怀先贤,“巴巴墓”是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管理单位是郑州市二七区文化旅游局,联系电话0371-68839891,联系地址为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南街112-26号。有东西走向的解放路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