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观星石窟 |
罗马字母拼写 |
Guānxīng Shík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栾川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所处位置和标志性地理实体类型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观星石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石庙镇观星村西地组石杨公路北侧石窟寺前,海拔913米的山坡南侧的岩体之上,石窟寺计大窟三个小窟五个,小窟排于大窟之间的侧上方。洞窟门均为弓形顶,洞窟平面呈马蹄形,(三个大洞可由东向西按顺序列为1号、2号、3号)1号洞窟高2米,宽1.6米,窟宽2.4米,进深6.4米,高3米,2号洞窟门高2.1米,宽1.9米,窟宽2.9米,进深4.9米,高2.3米,3号洞窟门高1.9米,宽1.6米,窟宽2.25米,进深4.2米,高2.1米。洞窟均为穹窿顶,距乡民传言,窟内周壁遍布线刻浮雕图案,又有塑像,均由于动乱等原因已遭到破坏,窟门外部的岩壁上见有架梁安住的石榫孔,可证石窟前原筑有砖木结构的建筑。该石窟寺遗存碑刻三通,均为清代重修石窟寺的记载,另有其他遗物可见,如石柱础,焚金炉等等,根据对石窟的开凿格局形式的观察和对遗存碑文的考究推断,该石窟的年代为隋唐时代,至迟开凿于明末清初。它对于古代的石窟艺术,宗教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观星石窟基本保存了原规模和形式,附属石窟的形体也基本保持原貌,周壁的线刻浮雕花纹图案及塑像均已被毁,当地民众自发将窟中周壁用水泥藻糊,外部原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也于近期新修建了仿古式门楼。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