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常庙明代铜钱窖藏 |
罗马字母拼写 |
Chángmiào Míngdài Tóngqiánjiàocá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二七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该遗址属明末时期文化遗存,此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二七区马寨镇常庙村东南部的常庙自然村古寨内,东临贾鲁河,其他三面环沟。2007年4月23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西南郊常庙故城东部古寨内对矮崖上的一个战国灰坑进行清理,于矮崖根部清出一个粗瓷缸,上覆青砖,里面装满铜钱。缸口内径0.53米,腹径0.54米,底径 0.28米,深0.67米。上部的铜钱为散钱,中部为串钱(用细麻绳串在一起),下部复为散钱。共清出铜钱400千克,钱数10万余枚。铜钱多用黄铜制成,品相较好,多数钱可以轻易分离,个别铜钱没有一点锈蚀,金光灿灿。经查验,铜钱的年号有万历、泰昌、天启、崇祯4个,时间自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天启年号的铜钱最多,占99%以上,其余三种不及1%,尤其是泰昌通宝,数量极少(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月余,次年补铸泰昌通宝一年)。没有发现清代铜钱。推测这批数量不菲的铜钱是明末战乱中,钱的主人于慌乱中留下的,尔后没能返回故乡,经过300多年的烟雨沉没,这批古钱成了我们研究明末战乱历史的珍贵资料。管理单位是郑州市二七区文化旅游局,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南街112-26号,联系电话0371-68839891,邮政编码450000。有南北走向的侯张线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