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鹤壁市
罗马字母拼写  Dàpī Shā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黎山、大伾山
所在(跨)行政区  浚县  大伾山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因山形和古籍记载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古称黎山、青坛山,位于老城东,南北长约1.75千米,东西最宽处0.95千米,海拔135.3米,相对高度71米。大伾山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山势奇特,气象峥嵘。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自古即为"河朔胜景"。 伾山大佛最为著名,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之称,也有“八丈佛爷七丈楼”的说法,俗称镇河将军,后成为佛教圣地。此外还有天宁寺、天齐庙、吕祖祠等古建筑和众多历代名家摩崖石刻等。 “伾山晓月”为浚县八景之一。 清代人刘承恩书《大伾山志略》记载,农历小月初一拂晓,本来是上弦月,月弯如钩,可是在太极宫顶却有一直径米余的满天月形天象,衬之以大伾山石峰,太极宫飞檐,非常生动。因在拂晓出现,所以称“伾山晓月”。 大伾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曹操、袁绍交兵,都以黎阳为制胜之地。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大将逯明筑垒于大伾山之东,以控制大河南北。东汉光武帝以幽、并二州的兵力攻取天下,首先于黎阳立营以障河北。隋末瓦岗军于大伾山巅筑中军亭,以瞭望敌情。唐高祖置黎州总管府,总摄殷、卫、澶、黎四州之众。五代时朱温、李克用纷争黎阳。北宋于大伾山北麓建通利军,作为军事重镇。金明昌五年(1194)以前,大伾山为黄河转折点,南控名渡黎阳津(又名黎阳关,对岸为白马津),为大河南北要冲。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山阻河险,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003年7月,国家旅游局公布浚县大伾山为4A级旅游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揽胜者代不乏人。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